——王琳達的追求和探索
賀春蘭 張惠娟
改革開放的見證者
京城的早春,乍暖還寒,穿過鬧市區的車水馬龍,來到位於西南四環的怡海花園,人會立刻靜下來。這裏,天空湛藍、陽光和煦,路邊的小樹在物業人員的精心裝飾下,已“桃花盛開”,笑迎春風。小區空地上,老人和孩子悠然地放著風箏。無法想象20多年前這裏竟是荒涼的、堆滿垃圾的大沙坑,也無法想象20多年來王琳達如何度過。
教育在線:20世紀90年代,你剛來北京投資時,豐台區在北京可以說是偏僻荒涼的,為什麽會選擇在這裏開辟夢想?在那段歲月中,烙在你腦海中最深刻的記憶片段是什麽?
王琳達:我當時在南方做了一些地產,鄧小平南方談話以後,北京市政府到香港開招商會,我是第一批被招來的。那時候我很多朋友都去了上海投資,但我想了想,北京是中國的文化、政治中心,便選擇了北京。
我之前完全不知道豐台區的環境如何。後來簽完合同,我帶股東來看時便傻眼了:沒有電、沒有路、沒有水、沒有氣,除了四周都是垃圾的大沙坑,什麽都沒有。就是那樣的一個冬天,地上沒有草,天空是灰蒙蒙的,隻有幾隻烏鴉在叫著,我們熱切的心頓時涼了大半截。
當時我們有五個股東,麵對這景象,他們就說,琳達,我們老了,等不到那一天了,你慢慢幹吧。因為那時我三十多歲,他們都六七十歲了。當時,上海在召喚我,股東離開我,家裏人也反對,說我太理想主義,在這荒地上投資是天方夜譚。我差不多用了一個月時間思考是去還是留的問題。
教育在線:是什麽信念或者力量讓你留下來,並繼續支撐你在這裏開啟夢想之旅?
王琳達:是北京市豐台區政府給了我信念。他們真誠的邀請並期待我留下,一直在給我規劃未來的藍圖,那種眼神和語言讓我折服。當時,這塊地雖然荒涼,但是麵積比較大,可以讓我實現夢想。因為在南方我開發的都是一棟樓、兩棟樓,就沒有一個很好的大社區,給我整體管理的機會。我想北京給我這樣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