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談“老俞閑話”
張惠娟
從“老俞閑話”到“俞答百問”
“俞老師,一個自卑的人如何擁有自信?”
“俞老師,如何在追求短平快的浮躁環境下,憑借‘工匠精神’踏踏實實地做一件事情?”
“俞老師,您如何看待和應對‘慢就業’現象?”
……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除了通過提交提案建言呼籲外,每天還通過自己開設的微信公眾號“老俞閑話”,積極回應網友的提問,“線上線下”發出教育人的聲音。
“分享教育經驗,激發人生理想,服務青年創業,一起讀書旅行……”在俞敏洪個人運營的微信公眾號“老俞閑話”上有這樣幾句說明,彰顯了他開設這個自媒體平台的初心。
記者發現,從2014年1月至今,“老俞閑話”所推出文章的內容、篇幅及更新的頻率都在發生著變化:從最初幾期幾句話的熱點評論,到俞敏洪出席各種會議的演講內容,再到現在俞敏洪堅持每天親自撰文,一事一評,一物一議,或長或短,但都關乎教育、理想和成長。
今年兩會期間,在華北賓館駐地,每當小組討論結束後,一貫牛仔褲、運動鞋裝束的俞敏洪便抱著電腦形色匆匆地回到房間。白天開會,發言討論、與媒體對話,為中國教育發展而建言獻策;晚上讀書、思考,繼續耕耘“老俞閑話”,通過自媒體傳播一些正能量,這是俞敏洪今年的“兩會狀態”。
“兩會期間時間緊張,而這段時間,正好新東方的官方微信平台新開啟了一個活動‘俞答百問’,所以我個人的‘老俞閑話’也會搭新東方的‘順風車’,我有時將自己要表達的觀點用手機進行錄音,然後發給後方的編輯進行整理,這節省了我不少時間。”據俞敏洪介紹,在此之前“老俞閑話”陸續發出的70多篇文章,都是他自己所寫,“由於寫文章需要思考,寫出來再上傳到微信平台,差不多每條要花費我兩三個小時。”俞敏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