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外教育史

第一節 美國的教育思想

字體:16+-

一、與進步主義尖銳對立的要素主義教育思想

背景簡介

作為實用主義教育和進步主義教育的對立麵,1938年“要素主義者促進美國教育委員會”成立,標誌著要素主義教育的形成,發起者有巴格萊(W.C.Bagley)、德米阿什克維奇(M.Demiashkevich)等。同年,巴格萊發表《一個要素主義者促進美國教育的綱領》,首次全麵闡述了要素主義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為適應美蘇爭霸的形勢,麵對教育質量嚴重下降的現實,要素主義教育在美國日漸興盛。1958年《國防教育法》的頒布則進一步促進擴大了要素主義教育對美國教育改革的影響。在60年代,要素主義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科南特(J.B.Conant)和裏科弗(H.G.Rickover)。反映這一教育思潮的經典論著有巴格萊的《教育與新人》、科南特的《教育與自由》和《知識的堡壘》等。

(二)主要觀點

要素主義者嚴厲批評進步主義教育的理論缺陷,例如,輕視學習的係統性,否定教學中的內在邏輯;取消學業成績的嚴格標準,造成學習成績低劣;否認學科知識在陶冶和訓練心智方麵的價值等。他們認為,正是進步教育思想使美國教育變得軟弱無力,不僅使中小學教育質量下降,而且幹擾了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與此相對立,要素主義者提出了下述主張:

(1)把人類文化遺產的“共同要素”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主義者認為人類文化遺產中存在著永恒不變的、共同的、超時空的要素,這是種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礎,學校教育應該使每一代人保持並向每一代人傳授這種要素。“要素主義教育”正是由此而得名。所以,要素主義者認為重視知識傳統和教師作用的傳統教育是理性的教育體係,普通中小學應該重審課程計劃以保證學生學到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尤其要重視“新三藝”(即數學、自然科學和外語),重視按邏輯係統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