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蘇聯教育
十月革命以前,俄國的學校教育是地主資產階級的統治工具,具有鮮明的等級性、階級性和宗教性。十月革命勝利後,為了使教育適應新的政治經濟發展的要求,蘇維埃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果斷措施,對舊教育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並試圖建立新的無產階級教育體製。
(一)建國初期的教育改革
1917年10月革命取得勝利後,列寧提出在國民教育方麵把學校由資產階級的階級統治工具變為摧毀這種統治和完全消滅社會階級劃分的工具[12]。列寧的意見實際上成為這一時期蘇聯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盡管建國之初困難重重,蘇維埃政府仍采取一係列果斷措施對舊教育的等級性、階級性和宗教性等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革。1917年10月,教育人民委員部建立,並成立了國家教育委員會,作為全俄教育的領導機構。此後相繼頒布的《教育人民委員部關於國民教育的宣言》等一係列法令,向全國人民闡明了蘇維埃教育工作的總方針和基本原則,清除了教會對學校的影響,加強了教育管理的統一性,推動了麵向全體民眾的普及教育的快速落實。
為建立新的學校製度,1918年10月全俄教育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並正式公布了《統一勞動學校規程》和《統一勞動學校基本原則》,後者是對前者條文的具體說明。《統一勞動學校規程》規定,蘇俄除高等學校外的一切學校一律命名為“統一勞動學校”。所謂“統一”,是指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所有學校是一個不間斷的階梯,所有兒童都應進同一類型的學校並有權沿著這個階梯升入高一級學校學習;所謂“勞動”,是針對舊的“讀書學校”而言,強調“新學校應當是勞動的”,使學生通過勞動去認識世界,勞動被列入學校課程之中。作為蘇聯教育史上第一個重要立法,《統一勞動學校規程》在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次貫徹了非宗教的和真正民主的社會主義教育原則,具有積極和進步的意義。但它也存在著很多明顯的問題,如取消一切必要合理的教學製度,取消教學計劃,完全廢除考試和家庭作業,不正確地解釋教師的作用,過高估計勞動在學校中的地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