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外教育史

第一章 夏、商、西周時期的教育

字體:16+-

【學習目標】

1.了解中國學校教育的起源;

2.明確夏、商、西周三代學校教育的特征;

3.重點掌握西周的學校教育製度。

【重要概念】

學在官府;國學;鄉學;六藝

中國文化教育傳統曆史悠久,原始氏族公社時期已經產生了以培養年青一代和傳遞文明成果為目的的特殊社會現象——教育。不過,此時的教育活動還未能從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分化出來,既沒有專門的場所也沒有專門的教育人員。直到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社會事務日益複雜,需要培養專門人員從事管理,建立一種有組織、有計劃的專門教育機構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與此同時,建立專門教育機構的相關條件也已逐步具備:首先,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出現剩餘產品,一部分人得以脫離生產勞動成為專門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其次,文字的產生,極大地豐富、拓展了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於是,萌芽形態的學校在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

根據古籍的記載,傳說中的“明堂”“成均”“虞庠”是我國最早的學校。盡管這些學校的正規化、專門化程度還不高,但為文明時代的學校教育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奴隸製國家——夏朝建立。夏、商、西周史稱“三代”,是中華文明的初盛時期,也是我國學校教育正式創建的時期。在這一曆史階段,教育的發展產生了質的變化,適應奴隸主階級需要的製度化教育取代了自然形態的原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