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人的人際和諧心理——揭示中國人心理與文化的行為機製

四、中國人差序性人際和諧心理分析

字體:16+-

從以上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個體對家人關係詞、陌生人關係詞相容反應平均反應時顯著短於不相容反應平均反應時,且內隱效應顯著,部分驗證了假設1,即家人與“尚和”聯係更加緊密,陌生人與“不和”聯係更加緊密,但對熟人的人際和諧內隱態度偏向不明顯。同時,個體對家人的EAST效應最大,其次是熟人關係詞,陌生人關係詞為負值,反映了在被試的人際圖式中,家人與“尚和”聯係最為緊密,其次是熟人;陌生人與“不和”聯係緊密,表現出差序格局的現象,結果驗證了假設2,即家人、熟人和陌生人在與人際“尚和”的聯係緊密程度上呈現出差序格局的順序。

個體對家人表現出明顯的“尚和”傾向。對家人關係詞做“尚和”反應的時間顯著短於做“不和”反應的時間。這主要是因為,自古以來,中國人最注重家庭關係。在差序格局中,家人離自我的心理距離最近,而且中國人又是依賴型自我,自我概念包含了父親、母親、好朋友等十分親近的人,因而親人之間存在著親密的情感聯結,彼此間建立的人際和諧也是本真取向的實性和諧。或者說,家庭中的人際和諧遵循的是情感法則,家庭和諧關係維係的目標是為了情感本身。個體和家人維持情感性的關係時,維持人際關係和諧融洽本身便是最終目的。

個體對熟人的“尚和”偏向不明顯。對熟人關係詞做“尚和”反應的時間與做“不和”反應的時間沒有達到顯著差異,且內隱效應也沒達到顯著水平。可能原因是熟人位於差序格局的中間位置,屬於中國人人際關係中一個非常獨特的領地,遵循的是人情法則。人情法則與情感法則的區別就在於,情感法則是唯一的情感指向,而人情法則有情感的因素在內,但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工具性。根據黃光國的觀點,熟人處於中間地帶,是情感成分與工具成分相混合的區域,如果情感性成分提高,則向“差序”的核心推進,從熟人關係發展為親密關係;反之,如果情感性成分降低,則人際關係向“差序”外圍退化,出現了從熟人關係向陌生人關係的轉變。[42]因此,個體對處理熟人關係間的“尚和”與“不和”界限較為模糊,其中既具有“尚和”的傾向又同時小心提防,表現出“不和”的心理傾向,從而熟人關係詞與人際“尚和”“不和”的人際心理聯結處於“混合”狀態,對“尚和”與“不和”的內隱偏向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