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是一門兼具自然科學性質和社會科學性質的中間學科,因而在研究方法上,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在心理學研究中應該得到同等的重視。量化研究是利用研究中得到的數據和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從相關關係和因果關係等量化思想出發,解釋和探討心理現象;而質性研究是從心理現象的特征出發,采用分析綜合、比較歸納等邏輯分析的方式來探究心理學中的規律和本質。在過往的研究中,由於質性研究本身的缺陷和實施的難度,有時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會被忽視。但是,就研究方法而言,質性研究具有獨特的優勢,許多研究隻有通過定性的方法才能夠得到結果。尤其是對於文化心理學的研究而言,質性研究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早期的一些文化心理學研究者多采用觀察、訪談、民俗分析等質性方法分析文化的差異及其對人們心理與行為的影響。比如,著名的文化學者Bond等人就采用這些方法。他們通過文化觀察與分析的方法揭示了中美文化在許多方麵的區別,這些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西方人對中國人的看法。
在針對人際和諧心理或相關的中國人心理與行為等的具體研究方法上,為了將理論研究做得細致、深刻而規範,在理論探討中,研究者應該依據研究對象的具體情況,靈活采用語義分析法、深度比較法等多種理論分析的方法;為了更好地開展驗證研究,在實證研究中,研究者應該采用問卷法、訪談法和實驗法等實證檢驗手段。以下介紹幾種在本研究中,也是在中國文化心理學研究中可以用到的具體研究方法。
(一)語義分析法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而且象形是漢字最基本的一種造字方法,也是許多漢字形成的基礎。先人們在創造漢字時往往有意無意地遵循或折射出一定的心理規律,從而使得每一個漢字結構本身幾乎都蘊含了豐富的心理學內涵。而且,漢字的使用雖然有6000多年的曆史,但在其6000多年的演變曆程中,在自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漢)、楷書(漢末)至行書、草書(漢)的漫長演化史上,其演化形跡仍然有跡可尋,保存完好;更重要的是,各種有關漢字疏釋的典籍經曆代流傳下來,也為今人研究和追溯一個漢字的本意及其引申義,以及其蘊含的心理學思想提供了方便。在這種背景下,根據字形辨析文字的本義,進而說明其引申義和假借義,是準確把握漢字的內涵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