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發展脈絡
2017年5月12日,全球突發比特幣病毒事件,英國多達25家醫院遭到大範圍網絡攻擊,黑客索要每家醫院支付近400萬人民幣贖金,否則將刪除所有資料。隨後迅速襲擊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影響領域包括政府部門、醫療服務、公共交通、郵政、通信和汽車製造業。
2017年5月12日20時左右起,我國多所高校發布關於連接校園網的電腦大麵積中“勒索”病毒的消息,這種病毒致使許多實驗數據及畢業設計被鎖。同時多名學生也反映,個人電腦被病毒攻擊、文檔被加密,攻擊者稱需支付比特幣才能解鎖。
2017年5月13日起,師生網民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渠道陸續曝出,山東大學、大連海事大學、賀州學院、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航天工業學院以及廣西等地區的大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病毒攻擊。清華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多所國內高校迅速發布病毒預警及防範通知。
2017年6月27日,歐洲、北美地區多個國家遭到“NotPetya”病毒攻擊。烏克蘭受害嚴重,其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相繼“中招”。
2018年2月,我國再次發生多起勒索病毒攻擊事件。國內多家互聯網企業通過安全分析得出,此次出現的勒索病毒是Globelmposter家族的變種,通過郵件來告知受害者付款方式,使其獲利更加容易方便。
2018年3月,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通過自主監測和樣本交換形式共發現23個鎖屏勒索類惡意程序變種。該類病毒通過對用戶手機鎖屏,勒索用戶付費解鎖,對用戶財產和手機安全均造成嚴重威脅。國內多所高校第一時間發布預警防範通知。
(二)輿情概述
截至2018年3月20日,以“勒索病毒”“比特幣勒索病毒”等為關鍵詞,百度相關搜索結果747萬餘條,“勒索病毒”被納入百度百科詞條。新浪微博平台相關話題討論超過300萬,包括#勒索病毒#、#比特幣勒索病毒#、#電腦被比特幣病毒綁架#、#校園網中了比特幣病毒#等。微信公眾號平台相關文章約347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