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現有民辦中小學的資金來源仍比較單一,學校發展受辦學資金製約的狀況較為突出。根據分類管理政策,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必須為非營利性學校,高中階段民辦學校分類登記,這有利於進一步落實政府扶持民辦小學、初中、非營利性高中的優惠政策,吸引社會捐贈;同時促使營利性民辦高中利用自身特點多途徑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民辦中小學經費來源結構將趨於多元化。
(一)政府投入與扶持進一步落實到位
隨著我國教育經費持續增加,以及民辦教育逐步走向正規化,各地政府逐步增加獎勵或直接加大對民辦中小學的資金投入。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各級政府履行基本教育公共服務職責,探索以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大對民辦中小學的扶持力度。比如,近年來很多地方通過專項資金等方式扶持本地區民辦中小學發展。2013年合肥市投入專項資金3600萬元扶持民辦學校發展,2400萬元用於獎勵在招生、就業(畢業)等方麵取得優異成績的民辦學校,1200萬元用於校舍安全工程補貼。在2400萬元獎勵中,800萬元為民辦基礎教育發展專項資金,用來推進民辦基礎教育(含小學、初中、高中)的發展;1600萬元為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發展專項獎,用來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整體辦學實力,並對達到一定辦學規模的民辦職業學校給予獎補。[21]
《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2016年)明確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因地製宜,加大對民辦教育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補貼製度,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標準和程序,設立地方民辦教育發展基金,明確民辦學校學生與公辦學校學生按規定同等享受助學貸款、獎助學金等資助政策,確定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享有同等待遇等。隨著分類管理深入推進,民辦教育分類扶持製度體係將進一步優化,為政府投入與扶持進入清理製度障礙,這無疑將進一步提高政府投入在民辦中小學經費來源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