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知識與教養之間

以閱讀開啟心智

字體:16+-

詩人王家新曾談到他的一段經曆:

我曾在歐洲快車上遇到一位埋頭閱讀尼采、知道我是中國人後又興奮地用英文背誦孔子語錄的女士,我以為她是什麽文化人,後來才了解她原是瑞士的一位理發師;我還在德國認識一位“杜甫迷”,他不僅熱愛杜甫的詩,還曾為此前往中國數次,帶著一本中國曆史地圖冊,追尋杜甫當年的足跡;然而這並不是一位“漢學家”,他隻是一位普通的中學化學老師!所以,我理解了在歐洲何以會產生像葉芝、裏爾克、普魯斯特這樣的作家和詩人,因為它的文明已發展到這種程度。當然,歐洲早已不是什麽“高雅”或“精英”的一統天下,然而,無論受到怎樣的大眾消費文化的衝擊,它也不會愚蠢到僅僅以“市場”來做價值判斷的標準,更不會出現像目下中國文壇上這樣無聊、惡俗的炒作。因為就整體而言,那裏的“人民”仍處在良好的文化修養的引導下。(王家新:《漢語的未來》)

一個理發師、中學教師能大段地背誦尼采、談杜甫、裏爾克如數家珍的社會一定是一個文明的、高教養的社會。在世界大家庭之中,猶太民族是一個以高教養著稱的民族。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猶太人,猶太民族占世界人口不到0.2%,卻包攬了15%的諾貝爾獎,以色列人口隻有680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生活指數以及人均科技人才指數,卻都躋身世界前列。支撐這個奇跡的一個重要因素,正是以色列完善的教育與文化機製。他們讀書態度近乎宗教,他們也絕不允許把書踩在腳下,孩子剛生下來,就用蜂蜜塗在書上,讓孩子舔,意思是讀書才能甜蜜。麵積與我國北京相仿的以色列有設備齊全的圖書館100多個,全國出版各類雜誌近1200種。在這個人口僅680萬的國家,小至幾百人的基布茲,大至特拉維夫這樣的時尚都會,均建有環境高雅、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或閱覽室。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的一次調查,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平均讀書量居世界第一。熱愛學習、崇尚讀書在以色列蔚然成風。周末午後,漫步風光秀麗的特拉維夫海灘,人們不難發現,除了嬉水的泳客,更多的是躺在海灘上讀書的本地人,其中既有中老年人,也不乏皮膚呈古銅色的年輕人和比基尼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