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教養不僅僅來自正規的教育,來自經典閱讀,同樣可能來自日常生活,來自日常生活中若隱若現的習俗與傳統。日常生活中的習俗與傳統構成一個人教養性的基礎,失去了日常生活對個人生命世界的嗬護,恰恰可能導致教養性根基的破碎。而一個在經典曆練中獲得的教養性越充分的人,越能理解日常生活的價值。尊重日常生活本身的教化功能,保護日常生活的基礎性,這實際上乃是人的自由發展得以可能的重要基礎。
我們今天是一個年輕人的時代,是一個鼓勵創新的時代。年輕人與創新的結合意味著年長者及其所代表的習俗傳統已經逐漸地在我們的社會中邊緣化。以新為訴求,年輕人的生活世界更傾向自我建構,而不是承續慣習,這意味著年輕人越來越多地具有對日常生活樣式的反叛性。適度的反叛性當然有利於年輕人的創造個性的生長,使他們保持對日常生活世界的必要的張力。但不加分別的反叛將導致他們失去日常生活作為教養性的基本資源。他們什麽也不相信,隻相信自己的判斷。殊不知對自己判斷的相信,往往容易導致輕信,這正如同對傳統和習俗的輕信一樣,不同的是,傳統和習俗畢竟經曆了無數人和更多時間的沉澱,而來自個人的武斷和輕信,帶來的是個人的自我封閉和過度自負。
就我們當下的社會而言,其實鼓勵年輕人的創新意識是不夠的,是需要進一步強化的,關鍵在於,我們究竟鼓勵他們以何種姿態來革新去舊。實際上真正的創新領域乃是公共生活領域,即個人何以立足於時代和社會,擁有大胸懷和大智慧,別開生麵,促進社會的繁榮與進步。這裏指涉的乃是公共生活,或者直接的就是公民生活領域,也就是如何做好公民,我們的時代需要擁有創新品質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