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知識與教養之間

知識與教養之間

字體:16+-

記得1993年,孫雲曉的《夏令營中的較量》一文記錄了在內蒙古草原探險夏令營活動中中日學生表現的差異,當時曾引起教育的大討論,文中所提及的那群中國孩子的問題主要是過於嬌氣、不能吃苦、缺少團隊意識、生存能力不強。現在,那一代人已經開始在社會中逐步嶄露頭角,他們的今天究竟如何呢?正好有一次跟一位主管人事的朋友聊天,說起20世紀80年代後出生的員工,朋友感慨良多。他們的特點非常突出,腦瓜子靈活,易於接受新鮮事物,平時一般表現出較好的精神狀態,活潑、開朗、適應性較強。一旦工作生活中有什麽問題,他們的弱點就馬上表露無遺,缺乏韌性,行為往往走極端,遇事衝動,容易消沉。朋友的話對我啟發很大,我開始思考“80”後身上所遭遇的某種獨特的教育問題。

正在逐步走向社會的20世紀“80”後的人與六七十年代的人相比,有這樣幾個特殊的背景,一是出生正好就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光,二是獨生子女,三是應試教育。一方麵,他們整體享受的生活與教育條件是好的,吃過苦的父輩盡力避免讓他們吃苦受累,給他們創造力所能及的優越條件;另一方麵,他們正好趕上了90年代以來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獨生子女的優越性使他們更多地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姿態,長輩的嬌寵讓他們的自我更多地局限在個人性情之中。在對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保持很強的敏感性與接納意識的同時,對其他可能並不吻合於他們的性格特征的事物缺少足夠的開放性,張揚的個性使他們在生活中缺少一種妥協意識。應試教育的加劇使他們的知識和能力上的強化訓練很充分,但缺少一種深度的精神發育與超越個人小我的對他人與世界的情感認同。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背景,那就是“80”後的人正好是在港台流行文化的逐漸浸泡之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對流行文化有一種超常的敏感,更易於沉溺在港台流行文化所營構的溫馨與浪漫遐想之中,這使得他們與現實世界之間有一種難以言傳的隔閡與疏離,他們更習慣於生活在個人想象的生活世界之中,不大願意去接受現實中與個人意願不相吻合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