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7月份,總會有多家電視台播放《血戰台兒莊》。隻要碰到了,我都會靜靜地看完。昨天又看了一回,都不知道這是看了第多少回了。
好幾次都有要為這部電影寫點文字的心緒,但真要落筆,卻不知道從何寫起。
在我所看的國產戰爭電影中,毫無疑問,這部電影當排第一。這麽武斷的結論的理由是,這部電影非常真實地再現了戰爭的殘酷,而且拋開了意識形態的差異,真實地再現了國民黨部隊在台兒莊戰役中的英勇血戰,讓人歎服。
我們耳熟能詳的戰爭故事片主要有兩類,一是抗日的,一是抗蔣的。小時候隻要是打仗的,都喜歡看,長大了當然有些不一樣,總覺得自家人打自家人看起來不是那麽回事,所以隻對抗日的電影有些興趣。抗日的電影主要是以共產黨領導的抗戰故事為主,這其中當然有幾部經典的,《小兵張嘎》《地雷戰》《地道戰》《鐵道遊擊隊》。這幾部片子看起來都比較過癮,因為最終的結果是我們戰勝了敵人,特別是《小兵張嘎》,讓人覺得戰爭原來是那麽有趣,所以我們小時候都有一種很想打仗的心願。但長大後逐漸發現,這些電影有一種明顯的把戰爭浪漫化的傾向,在把戰爭浪漫化的過程中顯示我們超常的戰爭智慧與作為戰爭勝利者的無上光榮,某種意識形態的偏見遮蔽了戰爭的殘酷。短時間的浪漫與輝煌,以浪漫化的勝利而獲得的對民族、群體自尊的維護,掩蓋的是長久的戰爭的悲情與殘酷。除了把短暫的勝利浪漫化,還有一種就是把死亡浪漫化,賦予死亡太多的神聖的意義。比如,《狼牙山五壯士》,我非常敬佩他們的慷慨獻身,但一個人的獻身應該不僅僅是基於道義的慷慨,難道沒有一絲屬於個體生命的悲情?
唯有《血戰台兒莊》,可以說是比較真實地再現了戰爭的殘酷與死亡的悲壯,讓人對戰爭、對曆史獲得一種痛徹心扉的思考,而不是以戰爭的浪漫來獲得一種自我的假象的尊嚴與短時間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