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陽光心態工作坊實錄

附錄

字體:16+-

當代知識分子的壓力及應對

鄭日昌

人是生活在壓力中的。嬰兒的出世就是一個經受壓力的過程,人的一生都是在壓力中成長的。20世紀60年代的勞動模範、大慶鐵人王進喜說得好,“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可見,壓力有其正麵的積極功能,沒有壓力,個人和社會就喪失了進步的動力。

壓力是把雙刃劍。兩類壓力對人有害:一是超出人承受力的過強的壓力,大驚、大怒、大悲、大喜,均可導致人身體和精神的崩潰;二是引起人負麵情緒的持久性壓力,連續不斷的緊張焦慮、憂愁恐懼,都可使人罹患身體和精神疾病。上述兩類壓力不但有害身心健康,還會降低工作和學習效率,影響人際關係,從而妨礙個人事業前程、家庭和睦乃至社會的安定和諧。

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壓力和不同的感受。工農大眾感受到的更多是身體的疲勞和生存的壓力,知識分子感受到的更多是精神的創傷和個人發展的壓力。階級鬥爭年代,知識分子普遍感到壓抑和恐懼;和平發展時期,則有很多知識分子感到焦慮和浮躁。

有人說現在是壓力時代,知識分子的壓力比過去多,比過去大。我對此說存疑。過去有過去的壓力,現在有現在的壓力。來源不同,性質不同,很難做量的比較。若一定要比較,竊以為,當代知識分子的壓力,縱向不比過去大,橫向不比工農多。起碼筆者個人感受如此。

遙想當年,知識分子斯文掃地,挨批判,做檢查,思想改造,勞動鍛煉,既觸及靈魂,又觸及皮肉,壓力不能說不多、不大。雖無確切統計資料,僅憑個人所見,因不堪屈辱而自殺或長期鬱悶而早亡的人數,應不會少於現在所謂過勞死者。

與往昔相比,當今社會政治何等寬鬆,經濟何等繁榮,知識分子的工作條件有了極大改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感到壓力大者,主要是未經曆過苦難、不識愁滋味的青年。因為壓力的大小是相對的,同人的承受力有關。在很多情況下,並非壓力太大,而是某些人的承受力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