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研究者在閱讀文獻時,應做好記錄和標記。在閱讀過程中,隨時記下論點,個人心得,會有事半功倍的成績。無論寫在紙上,還是記載在電腦內,都應該有一個記事簿,並且經常整理。研究者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要善於總結和整合,無疑會加深對所閱讀的文獻的理解。閱讀任何文獻或專著,一定要記錄清楚文獻題目、出處、作者、發表年代、期卷、頁碼等等信息,這些信息是以後引文時必需的,不要嫌麻煩。
一般來說,常用的做筆記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做記號
對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精彩之處,可以畫上直線、圓圈、疑問號、感歎號等。還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做標記。
2.寫批語
讀者可以在文獻的空白處,寫上自己對某一部分的見解、疑問等。
3.寫摘錄
讀者可以將文獻中的要點和可能對自己有用的材料,摘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同時要注明出處,供日後查找、核對或引用。
4.做提要
即用自己的話,結合原文中的語句,把原文的基本觀點、主要內容或獨到之處等簡要概括,以備日後查用。
5.做劄記
做劄記,就是把自己的閱讀心得或隨想等記錄下來,為以後整理成文打基礎。
【案例】
通過對參考文獻的查閱,我了解到,現有的重要文獻對於課題的研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可以通過對文獻的總結歸納,了解到現今相關主題的研究方向、研究進度、研究程度、研究廣度以及研究深度。以此確定自己的研究如何開展。其次,通過對文獻的查閱,可以鍛煉我們檢索文獻、查閱有價值資料的能力。現今的信息時代,各種信息資源泛濫,如何從五花八門的各種資料中選取對自己的研究有價值並且具有現實意義的資料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我們首先選擇正確的參考途徑。在圖書館查閱著作、書籍以及學術期刊是很好的選擇,因為它基本可以保證查閱到的文獻的正確性、權威性以及嚴謹性。同時期刊中還有很多教師或學者的一線經驗與事例,可以比較全麵地了解現今的狀況。但圖書館中的文獻也有一定的不足,那便是更新性稍顯滯後,所囊括的廣度有局限。這些不足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加以補充。通過網絡資源,可以看到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人們對於同一問題的見解。但網絡上的一些信息有正也有誤,因此在上網查閱資料時,應選取那些有一定權威性的網站,或者盡量查找一些一線教師的博客,從中獲取真實可靠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