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潤德澤:廣州文德路小學的教育故事

二、文德精神的尋覓

字體:16+-

錢穆先生在其著作《國史大綱》中開宗明義:“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以往曆史應該略有所知。二,所謂對本國以往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曆史之溫情與敬意。三,所謂對本國以往曆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本國已往曆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曆史最高之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委卸於古人。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備具以上列諸條件者比數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

如錢穆先生所言,飲水當思源。為培養孩子們正確的曆史觀,使他們對“文德精神”有感性的認識,每一年,文德路小學的教師都會給孩子們布置一個作業:文德路上尋珍寶。學校希望通過尋寶之旅,幫助學生發掘“文德精神”。從學生的實踐報告來看,他們的確收獲頗豐。在尋寶過程中,他們尋得了“三寶”。

(一)古玩字畫是好寶

北宋慶曆年間,廣府學宮於其側開路,時稱府學東路。府學東路曆經宋、元、明、清數代,後隨著廣州古城牆的拆除、馬路的擴建,於1918年更名為“文德路”,沿用至今。

從文德路往東行,有萬木草堂、番禺學宮和廣州貢院;往西行,有大、小馬站的書院群;往南行,則是南園詩社。沿文德路一帶,有秉政祠、無著庵。文德路上,還有城隍廟、南越國宮遺址、番山亭。

自古就是文氣聚集之地的文德路,是廣州城的文脈。這樣的寶地,自然會滋養出一批文人墨客、教育名流。史料顯示,明清時期,全省文人赴省城會考,都會來到文德路。當時,文德路附近有數十家文化書院。民國時,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曾租住在文德路上的文德樓。而魯迅先生在廣州居住時,也喜歡和夫人許廣平逛文德路。文人的薈萃,促進了廣府“雅文化”的誕生和發展,古玩字畫的交易在文人們的鑒賞交流中悄然興起。此外,廣州是聞名遐邇的千年商都,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商口岸,自古商貿發達。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曆史作用,造就了文德路上享譽百年的古玩字畫一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