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潤德澤:廣州文德路小學的教育故事

三、榮光耀彩的星帶

字體:16+-

如果你參加過文德路小學的散學禮,你就會看到“全校金黃一片”的景象,那是“文德學子”佩戴著“五星”綬帶。

家長、學生、老師一起上台,以訪談的形式引導學生講述自己“摘星”的過程,分享“摘星”的喜悅。摘得“五星”的學生麵帶笑容,自信地分享“摘星”曆程。

一次,一名僅獲得兩顆星的家長和孩子一起上台分享他們的喜悅,更是吸引了師生的眼球。雖然隻是兩顆星,但孩子已經為自己經過努力,能站到舞台上和大家分享而感到十分自豪和興奮。家長認為,這是孩子努力的結果,不過他也通過這個結果看到了自己孩子存在的不足。他鼓勵孩子在下學期朝著彌補不足的方向努力,相信孩子通過努力最終能摘取“五星”。

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說:“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於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所謂激勵,就是指運用各種有效手段,激發人的熱情,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人的創造精神和潛能,使行為朝向組織所期望的目標而努力的一種心理因素。

文德路小學用“五星”綬帶“喚醒”學子的人格心靈,可謂一種評價創新。說起這一創新做法,還得回到當初。學校創新的契機,實際上來自社會對“三好學生”評價體係的熱議。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麵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對已開展50多年的以“德、智、體”為標準的“三好學生”評選活動產生了質疑。以往的“三好學生”評定方法較單一,較為側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的多元智力發展。同時,班主任是主要的評價者。這樣的評價體係,使很多學生覺得成為“三好學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特別是使學習中等的孩子失去了一部分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