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八卷)

陶行知——被中國重新認識的人民教育家[1]

字體:16+-

陶行知逝世於1946年7月25日,享年55歲。毛澤東為這位中國十分著名的教育家題了“痛悼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的挽詞。五年之後,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剛剛兩年,已故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著作便開始受到批判。“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變成了“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於是陶行知帶著這樣的“標稱”從中國人的記憶中幾乎完全消失了。1976年10月清除了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不久,在中國人們開始重新認識陶行知的著作和他的一生。僅在這一段時間裏,有關紀念和研究這位教育家的文章就比過去自1949年革命勝利以來的整個年間還要多。

陶行知是誰呢?為什麽他的著作現在突然在中國受到重視呢?

他1891年出生於安徽省的一個小村子。1914年至1916年留學美國,並熱心接受了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20世紀20年代,他義務編寫了平民千字課本,並提倡和推行平民主義教育運動。他從中認識到,杜威教育哲學的核心前提——學校與社會和生活相結合,並把學校辦成一個資本主義社會的雛型——對於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和這個國家中絕大多數的人民是不適用的。陶行知認為,生活乃是唯一的教育源泉。教育的作用應遍及於社會。“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就是他從自己的經驗中得出的結論。除此之外,他還認識到,農民大眾對於中國的國家和社會變革將起決定性作用。基於上述認識,陶行知於1927年在曉莊創辦了一所師範學校。以“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改造社會”的精神來培養教師。他在這裏發展了生活教育理論,這一理論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學做合一”,“在勞力上勞心”,“手腦並用”和“行是知之始”。這是一套由陶行知首先獨創的教育方法,但其生命卻十分短暫,三年之後就被國民黨當局無情斷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