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一卷)

在陶先生的熏陶下[1]

字體:16+-

陶行知先生對我青年時期的教育,影響深遠。先生對我們的關懷和幫助,使我終生難忘。他堅定了我做教師工作的信念,他使我懂得了教育是為最大多數不幸的人之覺醒服務的,是為中華民族和全人類服務的。陶先生那種“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是作人師的楷模。他活到老,學到老,進步到老,追求真理到老,他教人進步,教人創造,教人做社會的主人。同陶先生在一起,如坐春風。他總是以開朗,樂觀、智慧之光照人。

我1929年暑天進曉莊,到他的身邊;1932年暑天在上海,離開他的身邊回四川。三年裏,我的生活,學習、工作都是在曉莊師友中間渡過的。今就記憶所及,追述出來,謹表懷念。

我第一次知道陶行知先生,是在1929年春天讀了他的教育文集《中國教育改造》和曉莊同人編的《曉莊學校與中國鄉村教育》之後。陶先生的教導一開始就在我的思想上生了根。那時,我在讀高中師範科,這兩本書對我讀師範科的糊塗思想震動很大。陶先生指出當時中國教育的弊病是:抄襲外國,不合國情;關門辦學,不切實際;培養人上人,隻有少數有錢人的子女才能進學校,占全國人口80%的農民沒有受教育的機會。陶先生認為中國是“以農立國”,“教育必須下鄉,知識必須給予農民”,要“喚起鋤頭來革命”。他主張“教學做合一”,“教育要從實際生活出發”。他主張“學校要做改造社會的中心,教師要做改造社會的靈魂”。陶先生提出“征集一百萬個同誌,創辦一百萬所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這些思想和主張,在他辦的曉莊學校都有所體現。我感到很新鮮,打開了我的眼界。我不禁自問:我讀了師範仍然像陶先生指出的那樣去做個“洋車夫”,為有錢人“拉洋八股”麽?去做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書呆子”、“小名士”麽?我開始認識到自己原來讀師範科的目的不對頭了——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樂”的思想,在“打倒列強除軍閥”的時代,不過是自我陶醉而已。我景仰陶先生!我向往曉莊學校!經過醞釀,在師友的鼓勵和資助下,毅然決然從當時還很閉塞的四川奔向了遙遠的南京曉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