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一卷)

陶行知教育思想淺識[1]

字體:16+-

今年是陶行知先生誕生95周年,逝世40周年,國難教育社成立50周年,社會大學成立40周年。全國陶行知研究會第一次年會將於今年10月在上海召開。認真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當前曆史條件下加以應用,為教育改革、培養人材和兩個文明建設服務,是開展陶行知研究和教育改革的重大課題。

1946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猝然逝世於上海。當時國統區和解放區都大為震驚,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毛澤東同誌稱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來同誌稱他為“無保留地追隨黨的黨外布爾塞維克”,宋慶齡同誌稱他為“萬世師表”,從政治上教育思想上對陶行知作出了全麵的高度評價。本文想就他的教育思想談些粗淺的認識。

陶行知教育學說自成體係,有著豐富的內涵。究竟應當怎樣闡述?還有待於今後進一步研究。但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鮮明特點,卻是了解他的為人和讀過他的文章的人,都能強烈感受到的。我的體會,就是他的革命性、人民性、實踐性、創造性、民族性。

“站在教育崗位反帝反封建”

有人對陶行知辦教育是否進行革命工作曾表示過懷疑,甚至認為他搞的是“改良主義”的“教育救國”。陶行知光輝的一生已全麵否定了這個錯誤觀點。最近出版的《陶行知全集》提供的大量文章更證明他獻身教育特別是創辦曉莊師範以來,就從事教育革命,進行革命工作。早在二十年代後期,他在曉莊創作的詩歌中便說:“鐮刀到處無荊棘,鋤頭底下有自由。”後來又說:“光棍的鋤頭不中用,聯合機器來革命。”1930年春寫的《曉莊三歲敬告同誌書》中他更鮮明地說:“遇著阻力便不得不奮鬥,與土豪劣紳奮鬥,與帝國主義壓迫奮鬥,與傳統教育奮鬥,與農人封建思想奮鬥,與自己帶來的偽知識奮鬥。”這裏,他已把自己辦教育的目標,教育的性質和功能說得很清楚。在回顧曉莊三年所走過的曆程時,他指出“社會的中心問題便成為學校的中心問題,這就是政治、經濟問題。”“這種主張和‘教育不管政治’一類的傳統思想衝突。凡是憑著特殊勢力,以壓迫人民,致民之欲不得遂,民之情不得達的,都是我們的公敵。”當陶行知得悉曉莊被蔣介石查封時,他在《護校宣言》中更是旗幟鮮明地宣稱:“曉莊所幹的是順著時代革命的革命教育。站在時代革命更前線的是我們的導師。”曉莊被封,他被通緝,和一批師生逃亡到上海,談到曉莊三年時,大家一致認為曉莊是“站在教育崗位反帝反封建”,陶行知並指出“我們是實際的革命者,我們已經打了一仗”。確實,在當年的白色恐怖之中,在蔣介石的臥榻之旁,同反動派周旋達三年之久,使曉莊成為中外矚目的奇葩,陶行知是為革命作出了卓越貢獻的。但是,他也看到單靠教育不行。他承認曉莊“還沒有回敬人家一拳,就潰敗下來了。”但他並不悲觀,反而進一步提出 “教育是達到農民解放的一個工具。這個工具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是武器”,“列寧革命之所以成功,就靠他有一支勁旅可以打敗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