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一卷)

陶行知的思想路線[1]

字體:16+-

今天中國有一條嶄新的思想路線,叫做人民的思想路線。用陶行知的話來說:“我們要跟老百姓學習,學習人民的語言,人民的情感,人民的美德,努力發現老百姓的問題,困苦,和他們心中所希望達到的目的,並認識他們就是中華民國真正的主人,要他們告訴我們怎樣為他們服務才算滿意。”(見一九四六年五月十日出版《教師生活》所載陶著《小學教師與民主運動》)這條人民的思想路線是一條嶄新的思想路線,也就是今天中國思想革命的方針。

我深信,陶行知走上甚至可以說是開辟這條人民的思想,曾經用了二十多年的工夫。在這二十多年中,陶行知的思想大體上經過了平民教育、曉莊師範、工學團、國難教育、育才學校、民主教育六個階段。然而,陶行知思想的特點,遠在他的平民教育時代就已經表現出來了。

五四前後,中國的思想界出現了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爭。仔細研究起來,主張東方文化的有一條思想路線,主張西方文化的又一條思想路線。這兩條路線都不是人民的思想路線。

在這個思想運動中,有兩個安徽人起了極大的作用。一個是家學淵源的績溪的胡適,一個是家境清寒而由教會學校出身的歙縣的陶行知(陶先生係歙縣耶穌教堂內地會所設立之崇一學校畢業)。這兩個人都在美國進過學校,都受“實驗主義”的影響,又都在大學教過書。然而,到後來,這兩個人的思想路線完全不同。胡適雖然脫離不了中國的士大夫氣,他的思想路線,卻始終是西方文化的路線。陶行知對於東方文化的淵源不及胡適那樣密切;對於西方文化的研究不及胡適那樣精深;就一般人所稱學術造詣而言,陶行知也不及胡適那樣宏博。然而,在思想路線上,胡適不能與陶行知比擬,胡適因襲了所謂的西方文化。陶行知卻在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之外,開辟了一條人民文化的思想路線。陶行知是新中國思想家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