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一卷)

我和我的父親[1]

字體:16+-

要不是編者再三的催促,我不願太草率而輕易的寫一篇兒子對父親的悼文,特別是對我的父親。何況,已經看到有那麽多的文章寫出來紀念他,哀泣他,歌頌他,甚至還有詛咒他的。從形式上看來,身後是夠哀榮了,我何必再來湊熱鬧呢?多說一點固無足以增他的光芒,少說一點也無損於他的偉大。

我一直就沒有寫他的悼文的情緒與勇氣,我怕引起我心頭的悲傷而不能抑止。這正是說明我和他之間的關係,是淡薄,但也是熱烈深厚;是“非常的”淡薄,但又是“非常的”親密。這才勾引起寫這篇東西的動機。

“托父親做教授的福氣”——一二十年前的教授在中國是天之驕子,有人這樣說,我相信這話。我們幾個孩子在小時的確享受了一些為兒童所應有,但隻有極少數的中國兒童才有的幸福。但是隨著父親思想與生活的轉變,我們一家人都遭受了淒慘的家破人亡的境遇。然而我們沒有怨言,連我的祖母都從沒有對父親埋怨過。這是父親給我們的教育的影響。這種影響絕不是短時期,更不是說教式所能達到的。這就是生活教育,也可以說“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法則的實踐。他自己在學“做人”,也教我們學“做人”,在“做人”上教我們學“做人”,學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做人法。

在腦中第一個對父親的印象是在3歲時,那時他已從外國回來了,在南京高等師範教書。有一天午飯時,他從外麵回來,飯桌旁邊已經圍了一些親友,那天大概是請客。

他很親熱地抱我起來——我是那時家庭中的天之驕子,親了我一下。我說胡子戳死人了,大家和他都哈哈大笑起來。他買了一部腳踏車,做辦公教書的代步,可是沒有學會騎。有天早上,他騎去上班,沒有兩步就倒下來了,我在後麵看著拍手大笑。他回過頭來,也回答我一個微笑,隨著又一騎一倒的到學校去了。可是又有一次,老媽子拖著我上街耍。我看了攤子上有一根很好玩的香煙嘴,做得很靈巧可愛,一定要老媽子去問奶奶拿錢買。買回來正在小手中擺弄時,恰巧父親回來碰到,立即奪去,折成兩段丟進火爐燒了:“這樣小就玩這個東西!”我在失去心愛的東西時大哭不已,同時也領教了父親的威嚴。大概這是他給我的第一課教育,所以迄今印象還深。他最厭惡抽煙和賭博這一類的消遣和消費。但是對於專家有抽煙嗜好的,他也能原諒,為的是通過抽煙可以提起他們的研究精神,有新的東西貢獻給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