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一卷)

社會大學的實踐[1]

字體:16+-

社會大學於1946年1月15日在重慶市管家巷28號院內正式開學。這是陶行知先生在抗戰勝利後創辦的一所新型大學,它是在共產黨的領導、關懷、支持下辦起來的。

抗日戰爭勝利後,毛主席親臨重慶與國民黨談判,簽訂了《雙十協定》,不久又召開了政治協商會。在這期間,反對國民黨獨裁專製和反對內戰的群眾鬥爭日益高漲。當時,陶行知先生主持的生活教育社等團體,為了促進重慶的民主運動的開展,每周星期六在管家巷28號育才學校駐渝辦事處舉辦民主講座,周恩來同誌曾經去講過形勢和任務問題。許多來聽講的進步青年,要求進一步組織起來,較係統地學習革命理論。

青年們的要求,由金秀堤、周西平、陳作儀,王性容等向中共中央南方局負責青運的劉光同誌作了匯報。劉光同誌很支持,要大家團結起來想辦法,組成學習的團體。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當金秀堤等向陶行知先生匯報青年要求組織起來學習的心願時,陶先生具體地提出創辦一所以培養在業青年為主的文科夜大學。他說,他有這個計劃已經多年了,但過去的政治條件不允許,現在政協成功了,可以辦了。早在1938年秋,陶先生由歐美歸國途經香港時,就發表他有三件大事要做:一是創辦曉莊研究所,培養高級人才;二是辦難童學校,培育人才幼苗;三是辦店員職業補校,動員華僑抗日救國。陶先生回國後,為此曾找過蔣介石,找過國民黨政府的教育部,都未能實現。隻是在香港他倒立即辦起了中華業餘學校。又經過一番艱苦奮鬥,克服重重阻撓和幹擾,才辦起了難童學校(即育才學校)。

1945年12月下旬,陶先生與方與嚴同誌召集茶會,專門研究籌辦社會大學的問題,陶先生闡述了辦“社大”的意義和方法。會後,由金秀堤、翁維章、李企實、章增揚、徐健等出麵,在一次民主講座上提出籌辦“社大”的倡議,得到了熱烈的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