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一卷)

生活教育發展史綱[1]——為紀念生活教育運動十三周年而作

字體:16+-

生活教育是在如下的環境中生長起來的:

一方麵國內惡貫滿盈的軍閥們正在爭霸稱雄,魚肉民眾,國際的帝國主義者正在踏上第一次經濟恐慌,企圖在半殖民地的中國取得補償而加緊剝削和壓迫;但在另一方麵,革命的怒潮卻掀動了歐亞兩洲,特別是國民革命軍從廣東向北方迅速地進展著。這時,曉莊學校在南京誕生了。這是生活教育開始走上教育界。新的姿態參加了戰鬥的起點。那時,革命的火焰彌漫全國,而南京猶在軍閥盤踞中,但青年們抱著一顆改造中國的雄心,從燕、魯、湘、鄂、川、浙等省來會者,凡十三人。在炮聲震天,革命軍圍攻南京,奉魯軍閥潰退的那天,終於開學了。

我很清楚地記得那是民國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接連幾天的綿綿春雨之後,曉日忽然衝出雲圍,發出萬道金光,普照大地,大家第一次穿上草鞋,從燕子磯小學出發,有的扛著帳篷,拿著繩索,到了布滿小丘陵的曉莊山麓,搭起四座帳幕作來賓休息所, 又向農家借了張八仙桌和幾張條凳,排在荒墳旁,算是會場,連國旗、校旗也未能掛起。因為戰事關係,來賓到者寥寥,隻有幾個鄉下老頭兒和孩子女人們,在投著驚奇的眼光,好像看把戲似的注視著我們這一群異鄉人。我們的陶校長穿著長袍馬褂,戴著皮帽兒站起來演講了。大意是:“本校和別校特異的地方有兩點:一無校舍;二無教員……隻在空曠的山麓行開學典禮,要知道我們的校舍上麵蓋著的是青天,下麵踏著的是大地,我們的精神要充溢於天地之間。所要造的草屋,不過是避風躲雨之所。本校隻有指導員,而無教師,我們深信沒有專能教的教師,隻有經驗較深或學習較好的指導員,所以農夫、村婦、漁人、樵夫,都可以做我們的指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