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一卷)

追憶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

字體:16+-

我對陶行知先生是有感情的,因為他是我的老師,印象比較好。他是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當然,不能把他的思想看成都是馬列主義的。

作為一個教育家,他的事跡、學說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抗日戰爭時期,在民主人士當中,他應該屬於鄒韜奮那樣的左派人物。

一九三○年我進了他辦的曉莊學校,這個學校是陶先生靠募捐辦起來的。因為他本人當時流亡在上海,我在曉莊學校期間並沒有見到過陶先生。

那時候學校裏有國民黨、國家主義派,共產黨員也很多,很活躍。後來學校被國民黨封閉了,不少地下黨員和進步學生被捕,有十四位同學被殺害在南京的雨花台。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件以後,陶先生在上海化名寫文章,他與史量才有點關係,經常在上海《申報》發表文章。後來他把這些文章編成了兩本書,一本是《齋夫自由談》,一本是《古廟敲鍾錄》。

他還創辦了“自然學園”、“兒童科學通訊學校”。他提倡從幼年就開始培養喜愛科學的興趣,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玩“科學把戲”,引起兒童對科學的興趣。後來,他又辦了一些“工學團”,主要是在工人區、郊區農村招收農民和工人的子弟,還有一些城市貧民的子弟。學生是一邊勞動一邊學習,按照他的話說就是“工以養生,學以明生,團以保生。”團,就是團結、聯合的意思。

工學團辦在幾個地方,其中比較大的一個是在上海市與寶山縣之間的大場,名字也就叫做“山海工學團”。當時是馬侶賢同誌主辦的,他是曉莊學校第一期的學生。在上海的北新涇也為工人農民子弟辦了一個工學團,叫做“晨更工學團”。這個工學團是徐明清同誌主辦的。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件後,我參加了學生救國運動,對南京國民黨政府所作所為很不滿意,就寫了一封信給陶先生,要求到上海去工作,經他介紹,我便到了山海工學團當教師。我是一九三二年冬天去的,後來還擔任了團長,即校長,直到—九三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