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開放、大規模、課程透明等特點給學生提供了一種更便捷、更好的學習模式。隨著課程受眾的擴大和變化,慕課對課程內容、知識結構、知識點劃分及學習安排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教師課程建設,特別是課程知識點的梳理、課程知識體係的構建提出了一係列新的要求。
(一)頑固的傳統課程體係
在傳統的大學教學過程中,大學四年所有的課程的課程體係及時間安排是經過嚴密論證的,課程與課程間的傳承、銜接關係非常清晰,每門課在大學課程體係中的位置非常清楚,學生不需要了解這些課程間的相互關係,隻需要按部就班地按照課程安排選擇即可。例如,漢語言文學專業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其課程體係的設置就必須圍繞“說”和“寫”兩種核心能力的培養。要培養“說”的能力,就需要設置《現代漢語》《普通話》《演講與口才》等課程;要培養“寫”的能力,就需要設置《古今中外文學史》《基礎寫作》《應用寫作》《畢業論文寫作》《文藝理論》《美學》等課程,在如此多的課程中又要選擇與時代、社會需求相契合的相關內容作為知識點,相互串聯構建課程知識體係。
(二)慕課時代課程知識體係的新要求
首先,慕課要求教師對大學生課程體係有較深刻的認識,並根據課程體係調整課程知識結構和內容。在慕課時代,由於注冊學生來源廣泛,知識結構及基礎差異很大,需求也不同,學生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已具備的基礎選修課程。因此,對於每一門課程,慕課注冊用戶要想學好它,必須先確定選修哪些課程及上課之前必須達到的前期要求。教師必須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並讓學生也清楚這些情況。隨著課程學習對象的變化,教師需要根據整個大學課程體係、本課程的知識體係,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補充、調整和修訂,形成一個相對完善、獨立的知識體係,以便於更多的學生進行學習。即使由於預備知識太多,不便於吸收到課程內來,也要予以明確說明,使學生的學習不會過於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