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年大學教學:理論與藝術

第二節 老年大學教學的基礎理論

字體:16+-

老年大學教學的基礎理論,是指一般意義上的、但對老年大學教學有著積極的指導和借鑒價值的教學理論。教學是一種理性活動,需要以一定的理論做指導。老年大學教學既要以獨特的老年大學教學理論為指導,也需要一般意義的教學理論做基礎,而後者就是老年大學教學的基礎理論,其中近年來對老年大學教學影響較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人本主義教學理論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興起於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其代表人物有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Maslow,1908—1970)、卡爾·羅傑斯(Carl Ransin Rogers,1902—1987)。羅傑斯在《學習的自由》一書中係統地闡述了人本主義教育改革思想,形成了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本主義教學觀。

(一)人本主義的教學目的在於促進學生適應變化和知道學習,以發展其個性,實現其潛能

人本主義認為,人是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應以人為本,尊重每個人的獨立人格,保護每個人的自尊心,幫助每個人充分發揮潛能,發展個性和實現自身的價值。羅傑斯說:“隻有學會如何學習和學會如何適應變化的人,隻有意識到沒有任何可靠的知識、唯有尋求知識的過程才是可靠的人、有教養的人。”[1]

(二)人本主義的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羅傑斯認為,傳統教學存在以下弊端:(1)教師是教授,學生隻是接受的容器;(2)講演、教科書及其他語言教學手段是傳統知識的工具,單調而枯燥;(3)教師是權力的擁有者,學生隻是服從;(4)權威人物製定的規則是教學不可改變的政策;(5)教師對學生不信任;(6)學生一直處於恐懼狀態;(7)民主及其價值受到忽視,在實踐中遭到破壞,學生不能參與選擇教學目標、課程和教學方法,這些都由他人為學生決定;(8)教學中隻有智力而無完整的人,學生的好奇心、興趣被扼殺了。[2]為此,他提出學習是有意義的心理過程,是學習者內在潛能的發揮,是對學習者有用的有價值的經驗的學習,而最有用的是學會如何學習。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具體內容包括:(1)必須尊重學習者;(2)必須堅信任何學習者都有適應學習的基本需要;(3)必須堅信任何正常的學習者都是能夠發展自己的潛能,並能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的;(4)必須以學習者作為活動及全過程的中心;(5)必須重視學習者的意願、情感、需要、價值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