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運用一些具體的策略,提出恰當的問題來深入準確地探求研究問題呢?下麵以張爽(2007)在一項關於教師信念的實證研究中提出的幾個主要的策略為例進行說明。[1][2]
(一)通過傳記式訪談來展現教師信念
教師往往很難直接表達出他們的信念,但是研究者卻可以通過具體的事件及事件本身所處的時空脈絡來了解教師的信念。張爽在研究中采用傳記式訪談的一些策略來主要了解教師們的生活經曆和其中所發生的關鍵事件。例如,通過一些訪談問題:
①為什麽會選擇進入教職呢?
②在教學生涯中有哪些對他們有影響的人或事件呢?
③在教育改革曆程中所經曆的故事,讓他們描述在實施過程中,印象最深的課是什麽樣的?最喜歡的課是什麽樣的?不喜歡的課是什麽樣的?
通過討論一個特別的故事來觸發教師信念的展現,通過了解他們對於過去的生活經曆以及關鍵事件的意義解釋,從而獲得一個比較廣闊的、整體性的、發展性的視野,從而對這一演變過程進行比較深入、細致的描述。
(二)聚焦於教師遭遇的兩難困境研究信念
事實上,教師在實施課程改革中,必然會麵對許多的兩難選擇。因此,研究者可以從教師在實踐中所遇到的困難入手,不斷尋找實踐中的兩難問題,了解困境的性質與其中的背景脈絡,了解教師是如何選擇、權衡與處理的,以此來了解教師在課程改革進程中實際應用的信念。
例如,在綜合課程改革中,科學課教師麵臨著覆蓋教學內容與有限的教學時間的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每位教師的處理方式不同,所展現出的信念也不同,可以針對現實中教師麵對的實際兩難困境來提問。例如,綜合科學課某一章的教學內容是關於“水”的專題,這一章將分科物理中原有的密度、壓強、浮力三章內容合並為“水”專題中的其中三節。以前,教師用半年時間分別在八年級與九年級講完的內容,現在則要在半個月的時間講完。因此,科學課的教師都遇到了同樣的困境:分科的學科知識與綜合課程知識的矛盾。這時研究者可以以此困境來設計問題了解教師們如何想、如何做的,從而探求他們的教師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