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謹代表安徽省教育廳向參加“希望牽兩岸,青春耀中華——兩岸萬名青年大交流安徽分團暨2009年台灣青年學生徽文化夏令營”的老師和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也借此機會,向遭受台風襲擊的台灣父老鄉親致以深切問候,向在災害中罹難的同胞致以哀悼。
安徽是中國內地高等教育發展較早的省份之一,1902年成立的安徽大學堂就是第一所省立大學,也是今天安徽大學的前身。近10年來,安徽省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安徽省有普通高校95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高校都坐落在省會合肥市。各級各類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已超過110萬人,碩士、博士研究生3.5萬人。20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1.2%,安徽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
這次兩岸夏令營以“徽文化”為主題,內涵豐富,這裏,我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徽文化的基本情況。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徽州是時間概念,即從1121年至1911年。徽州這一名稱始於宋宣和三年(1121年),徽州這一名稱一直沒有變更,或稱路或稱府。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留縣,徽州這一名稱隨之也就不複存在。一府六縣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屬歙、黟、婺源、休寧、祁門、績溪六縣。在長達890年的時間裏,這六個縣一直穩定地隸屬於徽州,這在中國曆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徽州文化的主要內容有新安理學、徽州樸學、新安畫派、徽州篆刻、徽派版畫、徽劇、徽州刻書、新安醫學、徽派建築、徽菜等十餘種。此外,還有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編、文房四寶、徽州民俗、徽州方言等重要內容。以徽派建築為例,它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體現了和諧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在總體布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青山、綠水、粉牆融為一體,自然天成;在平麵布局上規模靈活,樓台亭閣變幻無窮,徘徊其中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趣;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馬頭牆、小青瓦最具特色;在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其中的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築界所重視和歎服。徽派建築的民居內但逢門戶、亭柱、中堂、屏風多懸掛或雕刻楹聯,多以忠孝節義、耕讀傳家為主,如“上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還是讀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