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認為,人的最大苦惱,人的最深創傷,乃是人終有一死的意識。哲人們說,死的意識比死亡本身更令人不安。死隻有一次,死的恐懼卻伴隨人終身,死亡本身或許並沒有太大的痛苦,但意識到自己必有一死,卻成了人生最大的苦惱。
程少堂對這些觀點深信不疑,並且執著於尋找超越這種恐懼的理與道。
程少堂是一個死亡恐懼很深的人。這種死亡恐懼成就了他的創作衝動,成就了他為自己打造一塊(非一座那麽大)非人工的紀念碑的衝動。
這塊非人工的紀念碑,就是“語文味”啊!
對,就是“語文味”。
程少堂的女兒在大學念的是建築設計,現在悉尼大學修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學位。他曾跟女兒開玩笑說:“養你這麽大,我沒別的要求,隻希望在我死後你設計一個墓碑啊!我給自己寫了兩個版本的墓誌銘或碑文,一個雅一點:‘斯人雖已逝,語文味長存!’一個幽默一點:‘朋友,語文味收進詞典了嗎?’我傾向於用後者。”但是有時候程少堂又表示傾向於用前者。程少堂還跟女兒說,老爸這輩子沒其他的財富給你留下,隻留下“三個一”——第一個一,給你買了一房書,這些書你要就要,不要就在我死之後,搬到我墳頭一把火燒了;第二個一,一個詞,語文味,這個詞是我對中國語文界的一個獨到的貢獻,可能會收進詞典,你到時給我刻在墓碑上;第三個一,就是一本書,這本書不是小打小鬧豆腐塊的匯集,而是一本有獨特體係、理論上成一家之言的專著——《語文味研究—中國語文教學美學新體係》,我死了後要用這本書當枕頭!程少堂還仿陸遊的《示兒》寫了一首《示女》詩,是這樣寫的:“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新辭通。‘語文味’進詞典日,家祭毋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