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有幸調入吉林省永吉縣第五中學教高中語文。此前,我教過高中俄語、初中政治,擔任過中心小學的“二把手”,唯獨沒有教過語文。而我當時的學曆,僅僅是讀過兩年高中的“早產畢業生”。我沒有讀過師範,也沒有拜過師傅,我的語文教學,就是在聽過語文組內所有老師的一節課後,便奮不顧身地開始“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
那時,我的全部教學內容就是《教學參考書》搬家:先搬到我的教案上,再搬到教室的黑板上,再由學生搬到自己的筆記上,最後當然是搬到大大小小的試卷上。我的唯一教學方法就是“滿堂灌”“填鴨式”,除了講還是講,忠實繼承了韓愈的“師說”:“傳道授業解惑”,以教師為中心。
唯本至上,唯考是圖;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這種教學使我變成了十足的“講課機器”。“機器”的優勢在於馬力大、速度快,而它致命的缺陷在於沒情感、沒靈魂。“教參”至上,教師的頭腦何在?師道至尊,學生的見解何待?分數至優,全麵的素質何論?“機器”,是人製造的,用來為人服務的;如果人類自己異化為機器,那豈不是莫大的悲劇?
然而更為可悲的是,我對自己這種“匠氣”足、“人味”少的“講學”,一直自我感覺良好:自信而自賞,自賞而自負。記得有一次教務主任巡視晚自習,發現我還在教室裏口若懸河,便把我叫到門外,嚴肅地批評我:“你怎麽還在講?要給學生多留點自學的天地!”我反唇相譏:你知道我在講什麽?你知道我是怎麽講的?隻要學生喜歡聽,我就是要講!直噎得領導答不上話來。
在漫長的13年內,我就這樣自負地“講”著,“填”著,“灌”著,結果如何呢?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可是學生卻越學越死板,老師也越教越狹隘,高考成績也沒有突破。後來,是全新的素質教育理念仿佛當頭棒喝驚醒了我,我終於從心底裏爆出一聲:再也不能那樣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