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謝我的學生、學員,是他們最終成就了我。學生、學員讓我把做教師當作快樂,當作最愜意的生活,最自然的生命。沒有這些可親可愛的孩子,我怎麽能走到今天!
學生是最好的人生鏡子。教育的核心是“愛”,教育的民主是對孩子的尊重。這些道理說起來大家都懂,但真正讓我認識到這一點的,還是孩子。
1987年我評上特級教師不久,教研室希望我在語文教學研討會上上一堂課。按課程進度,我上《一個粗瓷大碗》。
這篇課文記敘的是抗日聯軍政委趙一曼嚴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一切為部隊、為戰友、為傷病員著想的故事。課一開始上得挺順,首尾兩部分處理得幹淨利落,學生情緒也挺好。進入教學的難點部分了,我問:“趙一曼手裏捧著炊事班長給的這碗高粱米飯,會怎樣想?怎樣說?怎樣做?”孩子們都舉起了手。我還是選了副大隊長楊曉輝。他是浙江省的故事大王,平時上課說話特別溜,還在電視劇《半塊紅紗巾》裏擔任過二號主角。可他站起來隻說了半句話——“趙一曼捧著這碗高粱米飯又想吃又不想吃……”我的心“咯噔”一下,趙一曼是共產黨員,是抗聯政委,是民族英雄,怎麽會有這種念頭?我立刻打斷他的話,說:“哦?楊曉輝,趙一曼捧著這碗高粱米飯會像我們有的同學撿到東西一樣,又想交,又不想交嗎?請坐。”楊曉輝張張嘴,想說又沒有說,坐下去了。我再問就再也看不見高高舉起的小手了。我還沒意識到“故障”的嚴重性,就說:“這個問題確實比較難,請同學們打開書,再讀讀這幾段,讀完以後四人組討論一下。”在同學們讀課文的時候,我就下去問學生:“待會兒,你說好不好?”得到的回答都是搖頭。楊曉輝是尖子,說了半句,就被老師請下去了,誰還敢自找沒趣?孩子們想的,我一點也沒有意識到。課堂氣氛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求知的欲望,參與的熱情明顯下降。盡管對話在繼續,但已經沒有了**和情感思維碰撞的火花。不溫不火,一直到下課。我臉掛不住了,感到非常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