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時代,是時代成就了我。如果不是改革開放,你敢鑽研國外的,特別是西方教育家們的理論學說?你敢提倡多元價值觀、張揚學生的個性?你敢不經過支部的批準去寫論文、搞課題?是改革開放,讓我重新煥發了生命的活力,有了再活一次,再加油幹一次的衝動和韌性。我感謝“十年浩劫”的磨難。人遇到苦難,戰勝了;跌倒失敗,站起來了,那麽這個苦難和失敗就是財富。
1966年我和許多年輕人一樣真誠幼稚而狂熱地“鬧起了革命”。瘋狂的十年,我傷害了不少領導和老師,甚至包括我的父親。1976年我掉入人生的低穀。全局教師普調工資,我是4個緩調工資的一個,離開了教育教學一線,到印刷廠勞動。在孤獨中,我煉獄似的痛苦反思,重讀自己,想清楚“我是誰,我想做什麽,我能做什麽”。整整一年,邊在工廠勞動,邊麵壁煉心。反思中,人生目標逐漸清晰:以往誘人的功名離我遠去。我隻想當一個家長放心、孩子們喜歡的班主任和語文教師。心願簡單了,心態也平和,心境就平靜。心無旁騖,專心做事時,我不再在乎領導和他人的目光與臉色,不去計較茶餘飯後的指指點點,壓抑在心底的那種創造的大膽與衝動,我又找回來了!我慢慢明白,人生是一個煉心的過程。成長需要儒家、道家、佛家的文化精華,做到取舍得當。入世,我要做事立業,但不盯著功名;避世,我要立足腳下,但不拉山頭,不爭你高我低;出世,我心無旁騖,得失皆自然。
1977年我從印刷廠回到教學第一線。日夜苦戰,咬緊牙拚命幹,33個學生考上了市重點中學。1979年,天長小學老校長李承龍提出:退出升學競爭,“寧丟三分不丟方針”。要從題海中爬出,從拚消耗的戰場撤出,向40分鍾要效益,把學習的主動權、課餘時間的支配權還給學生。搞好了,是義務;搞砸了,牌子砸了,唾沫都可以淹死人。我當時是年級組長,單憑一個人的腦袋不行。每周2次集體備課和課後反思討論,集思廣益,資源共享。我試著要求學生天天讀報、聽廣播、看電視,每周擠出一節語文課上課外閱讀指導。可家長怕學生看閑書、看電視,覺得我不可理喻!現實是考試少一分,想進重點就是幾千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