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我的課堂很有親和力,學生在課堂上很快樂、很幸福。我想,這是對我課堂教學最好的褒獎。因為在我的心裏,每個學生都是重要的。我時常告誡自己:不要把自己看得很重要,不要認為離開了你,這個世界就會停止轉動。於是,我自然得到了別人的理解與尊重。陳國安先生在寫給我校的《智慧論》裏的這句話,“知人者方能休慰他人,自知者猶可堅守自己”,與其說是領悟教育的智慧,不如說是感悟生活的真諦、領會做人的真諦。你對生活理解的程度,決定了你對教育領悟的深度。我尤其記得我的導師——著名特級教師莊杏珍老師,她每次給我講課,都提醒我:課品如人品!一個人品格高雅,他的課堂自然清新怡人,讓人如沐春風。一次上《她是我的朋友》,有一位女孩子發言非常積極,盡管發了好幾次言,她仍然把手舉得高高的,不停地嚷:我來!我來!我對她說:“我就知道你聰明!”頓時,她像一隻霜打的茄子,低著頭,不再言語。我立即感到失言,可是補救已然乏力。事後,莊老師嚴肅地對我說:“一句話,可以讓一個孩子幸福一生,也可以讓一個孩子痛苦一輩子。失言的細節,更體現出你是不是真的把每個孩子看得比你自己還重要,看得比你的課堂還重要……”的確,無意中的話語、不經意的細節才折射出你思想的底色,刻意的雕琢往往掩蓋真實的念頭。本真的課堂,教師應該展現的是自己的人生本色。因為,教師也是一部讓學生閱讀的“教科書”,我們都應該不斷地豐厚這部書的內涵,而最好的方式便是讀書與追問。
肖複興先生說得好,社會越來越浮躁,心地和精神也就越來越容易變得粗糙和枯燥。網絡時代媒體的多樣化,使得傳統的紙麵閱讀受到強烈的衝擊,但傳統的紙麵閱讀畢竟有著自己所不可取代的獨特魅力,它古典式的寧靜,在白紙黑字之間充滿的想象力和慰藉感,是任何其他閱讀方式不可比擬的。閱讀應該成為我們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再忙再累,我幾乎每天都堅持讀2小時的書。在書中,我認識了蘇霍姆林斯基、讚可夫、皮亞傑、布魯納、布魯姆等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我反複閱讀他們的經典專著,僅《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就讀了3遍,做了厚厚的筆記和摘錄,從中豐厚了自己的教育理論基礎,也對諸多的教育現象有了審視的坐標,不至於迷失方向。在書中,我還結識了李鎮西、韓軍、嚴華銀等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開拓者,從他們睿智的思想中讀到了鮮活的語文教育學,觸發了自己對語文教學改革的諸多暢想。感觸最深的是,我通過兒童文學名著讀到了一個個活生生的兒童的世界。我們總是苦於無法了解學生,而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閱讀兒童文學。讀孩子們喜歡讀的書,你就會走進那個神奇的繽紛的世界,才有可能讀懂兒童、讀懂學生。其實,文學對於我們心靈的撫慰作用任何時候都是無法泯滅的,它給予我們的溫馨和美感,以及善感和敏感,將會讓我們一生受用。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如果不讀文學作品,無異於荒蕪了自己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