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不上對日本多了解,平生隻去過一次,幾天的會議。
會議期間,有一次茶道活動,各國參會者都穿民族服裝參加。我沒有真正的漢服,隻好穿了一個對襟布衫、布鞋,看得出是中國人。茶是抹茶,並不好喝,奉茶的日本女子並不漂亮。隨後還有日本的傳統音樂,不知是什麽樂器,像胡琴一樣的形狀,三根弦彈撥。日本女子顯得很柔弱的樣子,但是彈奏起來,卻是鏗鏘有力,聲音如鐵石,讓我感歎這果然是一個好武的民族,女人內心實際也是很剛猛的,不可以以貌取人。
一曲結束,一邊鼓掌,一邊正在心裏想著這些,突然那茶道女子鄭重地向我深深鞠躬,令我很是驚訝。翻譯告訴我,她說,日本的茶道源自中國,日本的文化受益於中國很多,她對中國非常感謝,向我鞠躬,是表達對中國謝意——這讓我心中很感動。我才知道,日本人中還是有這樣的人存在,有這種對中國文化的感恩之心存在。
中國和日本也是交往了近兩千年了,其間恩恩怨怨說之難盡。中國和日本將來還會繼續做鄰居,繼續交往,鄰居做得好不好,對雙方的未來都關係極大。因此,我覺得有必要簡要分析一些中日之間的心理曆史。
傳說中的中日關係史開始得很久了,比如有說法,日本人是原來浙江或雲南那邊的人渡海過去的。還有一種更常見的說法是說,當初徐福帶著童男童女逃離秦朝統治後,就渡海去了日本。這些都不是不可能,也有一些佐證,但是並沒有很可靠的證據。中國人或日本人相信不相信這些說法,也往往都有各自的動機。比如在日本向往中國的時候,這種說法會讓日本人感覺比較好——就像我們想說自己的祖先是大人物一樣的心理。日本侵華的時候,這個說法也可以用來宣傳,說我們同文同種,本來就不算異族——所以你們投降也不算是漢奸。
有確切根據的中日關係開始於漢代,距今接近兩千年的時間。那時的中國是大國也是強國,日本來朝貢,被封為“倭奴國”。雖然“倭奴”這個詞,在當時也許並不是很負麵。但是,也許多多少少還是有點輕視的意思。作為回應,隋朝時“倭奴”國王給中國皇帝寫信時自稱“日出處天子”,把中國皇帝稱為“日沒處天子”,也給自己起了一個國名叫作“日本”。從這裏看出,日本在中國麵前多少有點自卑感,但是不甘心於這種被輕視,所以不僅要平起平坐的感覺(你我都是天子)還要強調自己的優勢——我是日出的地方,你那裏是日落的地方,當然聽起來前者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