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發展固然取決於時勢,但也不可否認個別重要人物的影響。在皇帝世襲的年代,隨便誰都不能不承認,皇帝的性格和行為會影響國政——除非皇帝是個傀儡。
舉一個例子,公元976年宋朝第一個皇帝趙匡胤去世。3年後繼位者趙光義領兵與遼國大戰於高粱河。雖然當時的宋軍戰鬥力極強,但是趙光義缺少戰略規劃,現場的指揮也不正確,而且在危險的時候自己棄軍而逃,導致宋軍失敗。以後的對遼作戰,也都因趙光義個人性格的缺點而屢次失敗。宋對遼的劣勢就此形成,影響了整個宋代的國防形勢。
設想如果趙匡胤沒有在壯年時突然故去,和遼國作戰的指揮者是他,那可能戰鬥的結果就會全然不同。趙光義並沒有多少軍旅經驗,而趙匡胤本是天下無敵的名將。如果是趙匡胤,就肯定不會犯那些低級錯誤,而且更絕對不可能在戰場上臨陣脫逃,宋朝的曆史可能就會完全是另一個樣子了。
在曆史轉折點的風口浪尖上,因緣際會中有些人也會影響到曆史的走向。如果康有為不是那麽浮躁,也許戊戌變法就會更為平穩地進行,皇帝和太後之間的矛盾也許不會那麽激化。中國的曆史也許會有不同的結果。如果袁世凱沒有那麽想當皇帝,中國幾乎肯定不可能有討袁的內戰,政治上也會有不同的麵貌。
而決定這些人物的性格和行為模式的因素中,有一個因素值得關注,那就是他們的故鄉。因為中國各地的人,在性格特質上有相當大的區別。而曆史上某些重要人物的性格和行為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他們故鄉地域的影響。因此,曆史上某些重要人物的家鄉是哪裏,會間接對曆史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中國古代有個很有趣的傳統,那就是稱呼某個人的時候,會用他的家鄉地點來稱呼:袁世凱是項城人,所以可以叫他“袁項城”;李鴻章就是“李合肥”,康有為則叫“康南海”。我覺得這能隨時提醒我們這個人是哪裏人,從而對他的性格有個大概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