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慮的中國人

四海之內皆兄弟

字體:16+-

——幫會中的一種心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就是利用移情,讓人把對父母的愛心擴展到別人家的老人身上。以此類推,我們可以把對兄弟姐妹的愛心,擴展到和我們並無血緣關係的人身上,擴展到最大範圍,就會“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於是四海之內就成為一個超大型的“家庭”,所有人都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古代幫會雖然是非法組織,甚至有些幫會是黑社會性質的,但是一樣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影響。因此,他們內部加強人際關係的方式也是孔子式的,那就是把非血緣關係弄得像是有血緣關係一樣——成員結義為兄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在中國並沒有真正實現。但是縮小版的“幫會之內皆兄弟”,卻真實地實現了。《水滸傳》中的那夥土匪,一百○八個頭領之間,就完全是一種類似兄弟的關係。總頭領就是大哥。當然,僅僅是像兄弟,是不足以維係團體的——真的親兄弟也有的是鬧別扭、有衝突的——但是至少在嚴酷無情的規矩之外,這種“準兄弟”關係帶來了溫情,這溫情成為維係關係的強有力的紐帶。

古代幫會生存的環境是很嚴酷的。為了生存,必須和各種外敵鬥爭。如果內部沒有信任,那麽組織很快就會被擊潰。“兄弟義氣”或稱“江湖義氣”是幫會存在的基本保障。因此,兄弟之義氣,受到了高度推崇,成為一種信仰。古代的幫會成員都非常崇拜關羽,把他看作神,原因之一就是:他對自己的結義兄弟忠心不二,夠義氣。“出賣兄弟”,在中國江湖人士心中,就和基督教教徒心中猶太出賣耶穌一樣可惡。除了孔子的影響之外,我們在這裏也可以看到墨家的遺風,墨家實際上也是把兄弟之情當作一種信仰的。

有了這個精神基礎,古代幫會的確有了極大的心理凝聚力。如果你有機會去看看寫幫會的曆史著作,就可以看到幫會內部是多麽榮辱與共,而幫會又有多麽大的社會力量。孫中山的革命,如果沒有幫會的支持,不知道要什麽時候才能成功。蔣介石自己也參加幫會,尋求幫會的幫助,並且到處拜把子,把自己的政黨也弄得有一些幫會氣息。而抗戰中川軍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不少也是創造於隊伍中的“袍哥”成員……實際上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各種幫會的勢力才被鏟除。幫會——特別是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幫會被一一鏟除,當然有其積極的意義。但是也有其消極的一麵,那就是幫會中的義氣等傳統的文化資源也被消除。這帶來的後果,並不是從此沒有了黑社會,而是黑社會的道德水準日益衰落,過去還是盜亦有道,而現在更多的是相互之間全無道義,變成了無間道。但這也是表麵的變化,實際上在中國人內心深處,那種“團體內要親如兄弟”的心理,還是不可磨滅的。一個民族最早期的那些心理選擇,會成為這個民族成員的一個極為難以改變的心理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