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年的動**,上海曆史教壇麵臨著撥亂反正、“組織隊伍,重新起步”的任務[1]。
撥亂反正之初,上海曆史教育界主事的三所機構、五位新老人物舉足輕重。
這三所機構是上海市教育局教育研究室、上海教育學院、華東師範大學,主事人分別為上海市曆史教研員林德芳,上海教育學院沈起煒、林丙義,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陸滿堂、金相成。
林德芳與沈起煒已見前文。林丙義與陸滿堂卻是兩位“新丁”。林丙義少沈起煒30歲,於20世紀60年代初大學畢業後在上海虹口中學執教。為師詼諧不經,好講笑話。60年代初的風氣下,上課少約束,他曾一個學期隻從德國閃擊波蘭講到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後,學生貼大字報批鬥他上課時講笑話太多、忽視政治教育,林丙義因此頗吃了些苦,幸運的是當時的上海“武鬥”風氣不盛,不至於挨打[2]。“**”結束後,林丙義調任上海教育學院。
陸滿堂,1934年生。1951年進入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工作,是華東師範大學建校時的第一批教師。起先他承擔世界古代史研究及教學,並被派大連隨蘇聯專家學習過兩年;中蘇關係惡化後,被迫轉入中國史專業;到“**”開始,學校鬧“革命”,辦公室無人看管,係裏又安排他管理辦公室。一轉眼到1978年,已經是44歲步入中年的他,因為係裏建立曆史教學法專業的需要,又轉到這一全新領域。金相成是陸滿堂的學生,1958年從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畢業後即留校工作。同樣的幾經輾轉,也與陸滿堂一道進入曆史教學法專業。工作上的變動,完全出於集體的需要,無關乎個人興趣、特長與學術背景,這是那個年代裏教師的普遍命運。上海曆史特級教師孔繁剛也曾在“**”期間先後被學校安排教過英語和政治。隨著權力對個人命運的幹涉漸少,陸滿堂與金相成自此一直從事曆史教學法研究,直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