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海派曆史教學透析

四、指導與創新

字體:16+-

2009年春,我和鬆江一中的包衛老師一起到山東高唐參加一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委托華東師範大學組織的“聚焦課堂”活動,該活動采取同課異構形式,與會曆史教師代表同時執教人教版高中曆史教材(必修2)“第13課 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共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曆史教學的特點。按照活動要求,我參與了包老師的備課,並在“聚焦課堂”活動中,結合對各堂參展課的點評,作了主題發言。

來自各地的老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努力實踐課改精神,學生活動麵廣,知識目標達成度高成為亮點。包衛老師的課則以“寓理於史,寓情於史”的清新、樸實的風格,打動了學生的心,也引發了與會教師的思考。

以下截取包老師上課中的幾個片段,以“我的點評”的方式對設計意圖做簡要的詮釋,借以表達我所追求的教學風格。

導入新課:

當歌曲《春天的故事》美妙的旋律還回響耳畔,教師回憶起1978年的一些小故事:深圳羅芳村村民逃港事件,深圳河兩側農民收入相差百倍的事實;鄧小平出席聯合國大會前,窮盡全國銀行的外匯總額僅3萬美金的尷尬……然後提問:一樣起早貪黑,一樣風吹雨淋,我們究竟缺什麽?為什麽會缺這些?

“我的點評”:教師導入新課脫俗出新,沒有套話空話,而是直奔主題。所選史實十分典型,甚至令人揪心;教師敘事樸實無華,卻耐人尋味。當學生直麵曆史的真實時,無須教師動員,就如炸開鍋似的議論紛紛:“我們缺資金、技術、市場……”“我們底子薄;外國封鎖;我們的政策也有問題……”雖然教師沒有做“國內”“國外”的條塊分析,沒有對中央文件精神做精辟的解讀,但是“寓理於史”,學生在討論中自然得出了自己的結論:“開放是十分必要的,十分迫切的。”在這個當口,學生對改革開放必要性的“理”的感悟是發自內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