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成績是“教育製度的創新”。也可以用一句話來講,就是“從教育集權到教育分權”。過去都是中央集權,我們的教育製度從小學開始就是一種製度、一個教育計劃、一套教學大綱、一套教科書,都是全國統一的。現在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例如課程,國家隻製定課程標準,各個地方可以開發課程,有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
第四個成績是“教育科研的繁榮”。用一句話來講,就是“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一枝獨秀”,過去隻有一本《教育學》,當然《教育學》的版本有200多種,但這200多種都是一個體係,沒有超出原來的體係、框框(包括我編的中師《教育學》,雖然有一點點創新,但也沒完全打破條框)。現在是“百花齊放”了,不光是有教育學,教育哲學恢複了,教育經濟學建立起來了,還有教育社會學、教育生態學、教育人類學等,很多很多,教育學變成一個群體。
以上這些都是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才有的成果。所以我才說“解放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金鑰匙”。
第二個引起爭論的問題(我的文章常常引起爭論),就是我提出“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在《教育學》這本書中,本來我是要把它寫成一章,後來不好安排,就寫了一節,但我把這個思想貫穿到整本書中。這本書還沒出來,《江蘇教育》的一位主編看到我的稿子以後,他說這一節很好,要先發表。於是就發表在《江蘇教育》1981年第10期上。這個問題提出以後立即引起了教育界的爭論,讚成者有之,反對者更多。學生怎麽能成為主體呢?反對者的論點大致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意見認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是主體,學生隻能是教育的對象、教育的客體。
第二種意見認為教師要起主導作用,從教育過程看,教師是教育的主體,學生隻能是學習的主體,不能是教學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