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中小學學製的比較[1]
——兼談我國學製改革中的幾個問題
中小學教育屬於基礎教育階段,它的任務是為高等教育培養合格的高質量的新生和為社會培養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與生產技能的勞動後備力量。中小學教育關係到一個國家的管理人才和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問題,同時也關係到勞動力的質量問題,影響到這個國家的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總之,一個國家的中小學教育水平,直接地反映了這個國家的國民的文化科學水平。所以,世界各國對中小學教育的建設和發展都是十分重視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世界各國中小學學製的情況,並談談我國學製改革中的幾個問題。
一、各國普及教育的情況
19世紀後期以來,由於資本主義大工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和工人階級爭取教育權利的鬥爭,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推行普及義務教育。國家在法律上規定,它的國民從一定年齡開始接受強迫的、免費的教育,同時,政府為國民教育事業提供各種必要的保證。世界上幾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實施義務教育的時間比較早,大約都在19世紀後半期,至今約有100多年的時間(見表1)。但是其普及速度十分緩慢,經曆了漫長的時期,大約在19世紀末才逐步普及了初等教育。由於普及義務教育的推行,各國國民的文化科學水平提高了,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競爭十分激烈,科學技術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成為軍事和經濟實力競爭的一個重要指標。而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有賴於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因此,發達工業化國家逐步延長義務教育的年限,提高國民的文化科學水平。當前各國實施義務教育的年限如表2所示。
表1 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實施義務教育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