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三卷:高等教育蘇聯教育

試論21世紀研究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1]

字體:16+-

一、問題的提出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於1997年4月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修訂方案。修訂後的目錄,學科門類由11門增加到12門;一級學科由原來的72個增加到88個;二級學科(學科、專業)由原來的654種調整到381種。這次修訂學科、專業目錄的目的,是為了拓寬培養研究生的路徑,打好理論基礎,使研究生具有較寬厚的知識和較強的適應能力,以適應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這裏就涉及幾個問題:未來研究生需要有什麽樣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影響這些結構的因素是什麽?如何來設計研究生的學習和研究,以達到應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本文想就這幾個問題發表一點個人的意見。

二、影響研究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因素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是由一係列課程來完成的,研究生階段也不例外。根據一般原理,課程設計的主要依據是教育目標,即培養什麽樣的人才。而教育目標的設定又受到社會需要的製約,課程本身又受到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就某一個階段的學習來講,課程設計還要考慮受教育者的文化背景和學習基礎,如圖1所示。

當然,各種因素之間的關係及影響程度是錯綜複雜的,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係。同時,研究生能力結構的形成也不完全是靠課程,還要靠科研和其他實踐活動。圖1中的課程是擴大了的概念。以上說的是一般的關係,具體到當代,麵向21世紀,影響我國研究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有如下主要因素。

圖1 課程設計需要考慮的因素

(一)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和急劇變革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盧嘉錫教授的分析,20世紀50年代至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曆了5次偉大的革命。知識成倍增長,新學科不斷湧現,無不影響到研究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特別是現代科學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而以高度綜合為主的整體化趨勢,更要求研究生有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綜合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