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等教育在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經被人們所認識。各國高等教育無不在改革,尋求完善高等教育體係,提高教育質量,以適應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變革,迎接21世紀的到來。我國高等教育正麵臨著巨大的變革,在這場變革中,既有機遇又有挑戰。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高等教育經過多次變革,最大的一次變革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院係調整,那次是為了改變舊中國高等教育落後的麵貌,適應國家工業化和計劃經濟的需要;最近這一次又是一次重大的變革,這次變革則是為適應我國實現現代化、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需要。兩次變革有很大的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強國。兩次變革的時代不同、條件不同,前一次變革有蘇聯為樣板,繼承和發揚老解放區的經驗,這次變革則沒有樣板可以遵循。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高等教育,固然有為市場經濟服務的經驗,但我們要建立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們是在中國這塊古老而又貧窮的土地上建立現代化強國,它們的許多經驗隻可以借鑒,不可以照搬。因此,高等教育的這次變革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我們必須對形勢有充分的認識,思想有充分的準備,才能主動地、順利地完成這次變革。
我國高等教育當前麵臨著哪些挑戰?
第一,麵臨著科學技術革命的挑戰。科技革命已經不是從今天開始,發展到今天其影響所及已大大超過了人們對它的估量。有必要重新認識科技革命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恩格斯就曾經說過:“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曆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學技術是促進社會變革的巨大杠杆。蘇聯一位作者在《人—科學—技術》一書中對科學技術革命下了這樣一個定義:“科學技術革命是科學和技術,以及它們之間的聯係和社會職能的根本改造,這種改造引起了社會生產力在結構上和進程中的普遍的變革,它意味著人在科學滲透到生產各部門和改變著人的物質生活條件而作為直接生產力在綜合工藝應用的基礎上,在生產力體係中的作用的變化。”也就是說,由於科學技術革命,人在生產中的地位將發生根本的改變,從而引起社會的改造。教育在科技革命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蘇聯作者斯·阿·海因曼在《科學技術革命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指出:“科學技術進步從其實質來看,這是一種深刻的動態現象。假如我們把它作為時間上推移的係統來研究……那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縱深的綜合體。其組成至少有如下環節:第一,普通教育、中等專業和高等教育;第二,科學研究(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和設計工藝研究係統,以及它們的試驗、生產實驗基地;第三,科學技術進步及其物質化的物質生產本身;第四,按照自己的最終使命在生產和非生產消費領域中運轉和利用新技術。”高等教育則在第一、第二序列中都起著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不僅培養掌握高科技的人才,而且通過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來創造新的科學技術,促進科學技術向生產力的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