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選集》序
明年是陶行知先生誕辰120周年。為了紀念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為了推動陶行知研究深入發展,更重要的是為了在教育中實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河北省陶研會推出了《陶行知選集》這套書。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教育革新家。他早年留學美國,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陶行知受到當時進步教育運動杜威教育思想的啟發,結合中國國情,把杜威的主張“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顛倒過來,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新主張,創造了“生活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在解釋為什麽這樣倒過來時說:
“教育即生活”是拿教育做生活,好教育固然是好生活,八股的教育也就造成八股的生活。“生活即教育”,根本上可以免除這種毛病……
“生活即教育”,教育極其廣闊自由,如同一個鳥放在林子裏麵;“教育即生活”,將教育和生活關在學校大門裏,如同一個鳥關在籠子裏麵。
“生活即教育”,是承認一切非正式的東西都在教育範圍以內,這是極有力量的。譬如與農民做朋友,是極好的教育,平常都被擯棄在課程以外。其他有效力的東西,也是如此。
“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從書本的到人生的,從狹隘的到廣闊的,從字麵的到手腦相長的,從耳目的到身心全顧的。
他在解釋“社會即學校”時說:
我們主張“社會即學校”,是因為在“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裏麵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社會即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來。因為在這樣的辦法下,不論校內校外的人,都可以做師生的。“學校即社會”,一切都減少,校外有經驗的農夫,就沒有人願去領教;校內有價值的活動,外人也不得受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