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高等教育投資政策有效性研究:來自一個省的數據

一、多樣——轉型時期的政策背景

字體:16+-

——建立市場經濟體製。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設目標,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全會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是同社會主義基本製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要進一步轉換國有企業經營機製,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製度。1995年9月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現“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關鍵是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製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製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建立現代企業製度。這一時期,市場化進程已進入較深入的階段。首當其衝的是國企改革。1992年黨的十四大以後,國有企業改革的新思路是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其目的是力圖通過實施這一製度來解決企業“負盈不負虧”和缺乏活力的問題,進而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基礎。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股份製改造逐漸成為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主要方式。而勞動力市場的改革是這一時期的另一個難點和重點。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建立勞動力市場體係,促使就業、用工等方麵的市場化,並提出要建立與勞動力市場相適應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係。1993年12月,勞動部發布《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時期勞動體製改革總體設想》,提出培育和發展勞動力市場的目標模式是建立競爭公平、運行有序、調控有力、服務完善的現代勞動力市場。這一時期,雖然分割城鄉的戶籍製度尚未徹底改革,轉移到城市的農村勞動力隻是形成了一種流動人口,但與改革以前相比,農村勞動力向非農領域和城鎮轉移比重明顯提高,城鎮勞動者跨地區之間的流動增加,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隨著企業自主權的進一步落實,國有企業經營者的選聘更多地采取市場機製。部分職工開始下崗,構成失業群體。為解決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問題,國家一方麵深化經濟體製和就業體製改革;另一方麵通過發展經濟,以保持寬鬆的就業環境來促進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