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這句響亮的口號,作為彪炳和影響世界的偉大命題,已被人們踐行了400多年。它喚醒、激勵、鼓舞、指引著人們在追求知識、文明進化的道路上執著前行,以獲取內在的理性的力量、心靈的力量和外在的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知識如何才能轉化為這兩類力量呢?有兩種路徑:一是“入得進”;二是“行得出”。
“入得進”,使知識轉化為心靈的力量。“行得出”,使知識升華或轉化為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而轉化的最重要的實現形式就是讀書與實踐。
“入得進”的讀書,使知識轉化為心靈的力量
知識是人們總結出來的並得到精心闡釋的理論係統。如果我們不學習知識,知識就隻能是外在於人的一種自在的存在,是與人隔膜的、沒有關聯的存在。這樣的知識對於人來說,即便有力量,也是一種潛在的、尚未實現的力量。所以,要想把知識轉化為力量,首先要“入得進”,要讀進去,使所讀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成為自為的存在。正如黑格爾所說,“使一個已有的精神世界轉化成我們自己的一部分”;周國平也說,讀書是把別人的成果據為己有的過程。正是依靠這樣的過程,我們汲取人類智慧的營養、知識的精華,充實自己的心靈,武裝自己的頭腦。如此,我們才會感到特別有底氣,特別踏實,有內涵、有思想,不虛飄、不輕浮,才會感到自己的視野、思維、見識高人一等、勝人一籌。這就是讀書賦予我們的心靈的力量、理性的力量。有了它,我們才能感到自信和強大,才能生成與世界對話的能力和智慧。
“入得進”的讀書,具有目的和手段相統一的雙重價值。從目的角度看,知識內化於心靈、理論武裝頭腦,充其量也隻能算是中間性、階段性目標,因為“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從為著運用的終極目的來看,占有和獲得知識,隻是衝擊和實現下一目標的一種準備、一個前提。在這一意義上,過程性、階段性的目標,就變身為一種實現終極目標的手段和工具,即它必須服務於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成為實現人們“行得出”目標的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