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什麽書?若以懂為標準劃分,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一看就懂的書;二是完全不懂的書;三是似懂非懂的書。我們主張:一看就懂的書,少看;完全不懂的書,不看;似懂非懂的書,多看。
一看就懂的書,為何要少看?
其一,一看就懂的書,沒有閱讀障礙,它可能低於你的水平,充其量是和你的水平處在同一水平線上,和你的想法、理解能力、理解範圍差不多。閱讀這樣的書輕鬆,沒有困難,無須思考,可唯其沒有困難和去思考化,你也就失去了克服困難後才能獲得的東西。這樣的書,可能是不值一讀的或不需要讀的。其二,一看就懂的書,太淺,隻有消遣價值,沒有發展價值。如信息類的資訊或娛樂性的書刊等,都屬於這一範疇。這樣的東西讀多了,人可能會增加寬度,但失去了深度,失去了使生命變得厚重和立體化的維度——靈魂維度。其三,一看就懂的書,容易讓人養成隨意、散漫和浮躁的閱讀心理,使思維養成隻會在文字的表麵滑行的閱讀習慣,不再能看進去有深度、磨腦子的書,使人變得淺俗。所以,人還是應該去讀與我們現在的想法、認知水平、理解能力有一定“落差”的書,從書中獲得平庸的書所不具有的東西。
完全不懂的書,何以可不看?
完全不懂的書,是完全超出閱讀者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的書,它說明閱讀者的知識儲備、理解能力、檔次水準還不具備挑戰這類深邃、艱深的書的資格,還沒有做好準備。這些書對他們而言是天書,沒必要自不量力,非要較真、不信邪,去啃。啃了,也必然不知所雲、不明何意,因為沒有與之相配的咀嚼的“牙”、消化的“胃”,無福消受,不如不讀。正如法國思想家蒙田所說的:“當我在讀書中遇到某些費解的地方時,我從不一味冥思苦想;倘若我嚐試一兩次後仍不得要領,我就把它甩開。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繼續死啃它們,無異於浪費時間和精力。”清人黃黼也說:“用意深晦不明者,可解則解,否則不求甚解。蓋讀書貴得大意,此古人所謂善讀書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