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讀書:讓力量植入心靈

讀適合自己的書

字體:16+-

讀什麽書比較好?這對喜歡讀書的人並不是問題,因為他們在自己的讀書、研究和寫作實踐中,已經找到了該讀什麽書的門徑,自有自己的考量和定數。讀什麽書的問題或者說困惑,隻是那些準備或想要讀書的人,必然麵對的問題。我的觀點是:讀適合自己的書。什麽是適合自己的書?俄國魯巴金說過:“凡是最適應你的個性和素質的書籍,比如說,適應你的知識積累,你的智力儲備,你的意願和誌向、知識水平和智力發展的書籍,對你都是最為適宜的。”

但要確定適合自己的書,並非易事。因為適合自己是一個綜合考量的問題,有難度上的,有方向上的,有個人喜好特長上的。客觀難度上的比較容易把握,讀不懂的,太難,一點難度都沒有的,太淺,都不是適合自己的書。但主觀方向和個人喜好兩方麵,確認是否適合自己,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了。一則它是動態變化的。按說每個人讀書的方向應該與自己所學專業吻合,但偏偏有人在跨界的非專業領域十分熱衷並做出了成績。興趣愛好的變化性就更不用說了,不同職業的變化或年齡的增長等,都會導致適合你的讀書熱點的切換。二則適合自己的書是經由讀書實踐檢驗和確認的過程。它不是先知而後讀的,而是先讀而後知的。這頗有一點先雞後蛋還是先蛋後雞的邏輯循環難以判釋的意味,也是它使人們困惑的因由所在。

“先知而後讀”與“先讀而後知”

人們總是希望走“先知而後讀”的捷徑或找到這樣的方法,於是就有了讓名家開書單的做法。因為他們普遍相信,甚至迷信,名家成功自有其道理所在,希望追隨和複製他們讀書的成功經驗,而免去自己探索和尋覓的成本。其實每個人的成功都是不可複製的,故冀望於名人薦書的方法大抵也是不可取的。魯迅說過:“如果專是請教別人,則各人的嗜好不同,總是格不相入的。”所以,不少名家都不願做推薦書目這樣的事情。就是說,“先知而後讀”的方法是不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