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字拆開來看,就是“心中見吾”,吾是心的主體,心是吾的根本。《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悟”為“了解;領會;覺醒”。讀書之悟,是對書的內容領悟、理解、明白的心理過程。悟的過程性,說明悟不是一下子發生的。要悟,首先要讀,要接觸悟的文本。讀書就是一個眼觀語言符號,心想語言意義,解讀語言符碼的過程。按照朱熹的說法,就是“眼頭過,口頭轉,心頭運”多種感官功能的交互作用過程,但“心頭運”,或者說解讀符碼意義,不一定就能想得明白、解得清楚,這就需要悟了。所以元人吳澄說,讀書“必究竟其理而有實悟”。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百遍”之功,就是一個反複誦讀而悟義的過程。讀書之悟,還不獨是為著讀懂之悟,更是為著“讀出自己的東西”的那種自得之悟、超越之悟。讀書本質上就是一個不斷開悟的過程,是去除認知障蔽而心靈澄明的過程。
讀書必須追求讀到悟處的妙境。悟處之妙在於三。
悟處是開心進學
開心是“開心意”,進學是學業進步。開心意,就是用心的載體和悟的手段把握書的意義,並將書的意義注入人的心靈,轉化為人的精神的營養、心靈的財富。這時人的心意和心量就會因與書相擁而被打開,人的生命因被讀書所悟的意義充塞,而變得充實、豐盈和飽滿。讀書邂逅的慧然穎悟,是人學業進步的根本。學業進步依賴於在讀書理解的基礎上產生的悟。讀書倘不能悟,那大概隻能算讀死書,好比吃飯,食而不化,並不能轉化為滋養自身的營養。所以,悟是打開人的心靈的樞機,是學業有成和進步的鑰匙和標誌。
悟處是深思致知
悟是深思的結果,淺思、泛思,都不足以達到悟而致知、知而益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