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

第三節 走向“敢愛敢不恨”

字體:16+-

沒有人想永遠緊抓著憤怒、悲傷、仇恨等種種負性情緒,但更多的人不知道除了選擇逃避、自責、仇恨、貶損及否認等方式麵對傷害之外,還有另一種雙贏的策略,就是學習寬恕。愛與寬恕是生命中的禮物與祝福,也是需要學習的功課,需要不斷體驗、實行與省思。

一、寬恕的原則

(一)從自己內心開始

我們以為寬恕的最大挑戰是寬恕別人對我們的傷害,其實那隻是寬恕的表象。如果我們能夠寬恕自己,那就很容易寬恕別人。但是,如果我們尚未寬恕自己,就絕對不可能寬恕別人。很多時候我們對別人的憤怒、攻擊,源於對自己的不認同。每個不願意寬恕別人的人,其實都是在不斷譴責自己,他們為了化解內心的內疚、憎恨,而把自己應負的責任投射到別人身上。這種攻擊他人的自我防禦並不會減少我們的自我批判。向外尋求寬恕是徒勞的,那隻是在逃避問題、打擊自己、關閉心門,我們唯有了解到:感到憤怒的是我們,攻擊別人為自己辯護的也是我們,需要被寬恕的也是我們,我們的心門才會真正開啟。因此,寬恕需要從自己的內心開始。

(二)寬恕是無條件的

寬恕是一心一意、全心全靈的舉動。那種今日決定寬恕、明日卻反悔的狀態是行不通的,任何討價還價式的寬恕最終無法真正實現寬恕。當我們寬恕時,我們接受過去所發生的一切,包括過去對自己和別人所做的任何批判,不再把它們帶到現在和未來的生活裏。若我們仍帶著過去的批判,我們就必須先接受這一事實,然後將其釋放。在我們的生命曆程中,可能仍有很多的怨懣、傷悲等負性情緒,但我們卻因為學習寬恕,不再將他們緊抓著不放。因為我們一旦了解那些憤怒、怨恨是來自內心的恐懼,有勇氣去克服恐懼並再度學會信任,那些負性情緒便將自然而然地消失。